肿瘤骨转移并不等于失去治疗机会
作者: 严望军一直以来,“肿瘤发生了转移就等于失去治疗机会”的观念在很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脑海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肿瘤发生了远处转移,特别是骨转移,患者就到了“世界末日”。事实上,这种认识正随着新的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被改变,有些转移性肿瘤患者依托现代先进医疗技术,仍可以接受治疗(如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等),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缓解的效果。
约3/4患者最终存在骨转移
在远处转移中,肿瘤细胞最喜欢“跑”去的地方就是“骨头”,也就是我们临床上所说的肿瘤骨转移。骨头是肿瘤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几乎可发生在所有癌症患者中,特别常见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癌和甲状腺癌患者。现在,消化系统肿瘤出现骨转移的情况也日益增多。研究显示,约3/4的癌症患者最终存在骨转移,骨转移是癌症患者多发的骨科疾病。
疼痛是骨转移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临床上,骨转移瘤以疼痛、局部肿块、活动受限及畸形、病理性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疼痛最常见,常表现为持续性,夜间及休息后无明显缓解。对于脊柱转移癌,还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骨转移瘤的诊断需要遵循临床、影像和病理三结合的原则。不仅需对骨肿瘤进行准确的定性诊断,还需明确定位诊断,尤其是脊柱肿瘤,包括受累的具体部位、节段,肿瘤侵犯的范围,脊髓、神经根、椎动脉是否受累,以及椎旁软组织的受侵害范围等。
骨转移瘤并非绝症
既往在临床上,患者常常因情绪低沉、剧烈疼痛、长期慢性消耗而在痛苦中走完余生。随着现代骨科及肿瘤学科的发展,对骨转移瘤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有了明显更新,视骨转移瘤为晚期绝症、无法治疗、只能等待死亡的悲观观点已成为过去。
骨转移瘤的治疗原则为缓解和控制骨痛,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强调综合治疗。
手术可改善骨转移患者预后
当骨转移瘤确诊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原发灶来源、骨转移的部位及其症状,患者的一般状况,既往接受过的治疗及其疗效等,给出进一步诊治建议。对部分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采取外科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