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遇上不靠谱的偏方 小患酿大祸

作者: 徐秀萍

烧烫伤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常见创伤,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指出,烧烫伤在中国是继道路交通事故、摔倒和人际暴力之后的第4大常见重大伤,其中最常见的是热液烫伤,一般都是被开水或是热油烫伤。

当居家发生烫伤后,部分伤者,尤其是老年人,往往不会主动及时去医院就诊,而选择在家用一些民间偏方自行治疗,殊不知一些不靠谱的偏方有时会使小患酿成大祸。

64岁的王阿姨在家癫痫发作时不小心碰倒了热水瓶,热水喷涌而出导致她的腹部大面积烫伤。王阿姨当时觉得腹部皮肤痛得钻心,但她没有第一时间去医院,而是听从了旁人的建议,用上了当地的烫伤偏方,并连续涂抹了几天。10余天后,王阿姨的家人发现她有点不对劲:牙关紧闭、张不开嘴、全身肌肉紧张,脸上更是出现了僵硬的苦笑。病情进展到无法吃饭、喝水,家人立即将她送到了急诊科,最终确诊为破伤风感染,在监护室待了20余天才出院。

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一种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的破伤风梭菌分泌的神经毒素引起的特异性感染。临床特征是肌肉痉挛,俗称抽筋,随着病情进展,轻微的刺激也有可能诱发全身强直性发作,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引起破伤风的病原体叫破伤风梭菌,它可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通常是受污染的物体造成的伤口(如被泥土、粪便、痰液污染,钉子或针造成的穿刺伤,烧烫伤,挤压伤,烟花爆竹炸伤等),伤口内有坏死组织。

王阿姨患的破伤风,是怎么得的呢?

罪魁祸首正是所谓的偏方。破伤风梭菌本身广泛分布于土壤及环境中,但它只能在没有氧气或氧气含量极低的环境下迅速繁殖并释放外毒素,从而致病。而覆盖在王阿姨腹部烫伤创面上厚厚的偏方,生生在创面上捂出了一个不透气的“密室”,这为破伤风梭菌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和繁殖的空间,从而引起了破伤风的发生。

什么是烧烫伤?

烧烫伤是指由热辐射导致的对皮肤或其他组织的损伤,包括因热的液体(烫伤)、热的固体(接触烧烫伤)、火焰(烧伤)等造成的损伤以及由放射性物质、电能、摩擦或接触性化学物质造成的损伤。

烧烫伤的程度分级

是否所有烧烫伤的患者都需要送往医院就医呢?这取决于患者烧烫伤的程度、部位、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烧烫伤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3个等级:

一度烧烫伤又称为浅表性烧烫伤,是最轻微的,只影响皮肤表层,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和轻微的脱皮,不起水疱。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涂抹清凉剂或消炎药膏。

二度烧烫伤又称为部分皮层烧烫伤,会损伤皮肤表层和真皮层,表现为皮肤红肿、起水疱和疼痛。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包括清洁伤口、涂抹消炎药膏、覆盖敷料等。

三度烧烫伤是最严重的,会损伤皮肤全层和深层组织,表现为皮肤焦黑、坏死和疼痛减轻。需要紧急就医,进行手术治疗和伤口护理。

烧烫伤后处理受伤皮肤还有哪些不靠谱的方法?

烧烫伤后不靠谱的处理方法包括在伤口处抹酱油、食用油、牙膏、风油精、白酒等。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不但会影响医生对烧烫伤情况的观察和判断,给诊治造成困难,还容易导致创面感染,使病情恶化。

烧烫伤后如何正确处理?

烧烫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可以总结为“冲、脱、盖、送”四步法:

冲:立即使用清洁的流动凉水对烧烫伤的创面冲洗15~20分钟,一般需冲洗到红斑不太明显、疼痛减轻为止。如果没有起水疱或破皮,在冲洗后可以不用再做其他处理,但要注意避免触碰刺激性物质。即使烧烫伤当时已造成表皮脱落,也应以凉水冲洗。

脱:等伤口冷却后轻轻地将贴身衣服脱去。如衣服粘在表皮上,不可强脱,可用剪刀轻轻地剪开,尽量不要蹭掉皮肤。

盖:伤口处可涂抹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的药膏,如湿润烧伤膏或磺胺嘧啶银乳膏。用干净或无菌的纱布或棉质的布类包裹保护创面,以防细菌感染。

送:及时送往医院寻求专业治疗。特别是出现大面积水疱、红肿发热、溃烂感染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烧烫伤后医院就诊流程

1.去往医院方式。根据自身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可拨打120电话,或由家人开车护送等。

2.医院选择。去往烧伤专科医院或具有烧伤专科的综合性医院,挂号时首选烧伤科,其次急诊科。如果是夜间,烧伤科也有夜间门诊。

3.医生可能会进行清创、消毒、包扎等处理,并根据需要使用药物预防感染。

4.对于严重烧烫伤患者,需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留院观察。

全球每天约新增2.4万例烧烫伤患者,超过300人死于烧烫伤。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不乱用不靠谱的偏方,能大大减轻我们自身的损伤程度,为我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