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对心脑血管的危害更为隐蔽
作者: 陈谨 马根山大家都知道,吸烟是引起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但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心血管病才是吸烟最大的隐形伤害。
吸烟对肺功能的伤害具有滞后性
长期吸烟对肺功能的伤害是巨大的,且具有滞后性。吸烟对肺部的伤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过程:吸烟导致的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造成气管黏膜炎性损伤、变性和坏死;气管天然的保护功能被削弱,继而破坏细支气管,引起小气管阻塞,从而使肺功能下降,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随着年龄增大,人体肺功能会出现生理性下降,而吸烟会加速这一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滞后性,有时甚至需要10~30年。吸烟者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率几乎是不吸烟者的5倍,一旦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就会下降。而戒烟后的肺功能下降速度会有所降低,虽然恢复不到吸烟前的状态,但有研究显示,人在戒烟后,肺功能损伤将比吸烟时减少80%。因此,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
吸烟对心脑血管的危害更为隐蔽
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等多种毒素,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管痉挛,使心跳加快、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而粥样硬化斑块一旦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世界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吸烟所引起的疾病。研究发现,吸烟不仅伤肺,还可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疾病、高血压等。
断吸5年才算真正戒烟
戒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递进的、阶段性的。戒烟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阶段。思考前期:不想戒烟。思考期:随着对吸烟危害的深入认识,一方面认识到应该戒烟,另一方面仍难以割舍。准备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开始计划戒烟。行动期:将戒烟付诸行动。维持期:戒烟行为得到巩固,如果能持续下去,会戒烟成功,如果得不到巩固,将进入复吸期。
戒烟时间越长,戒烟成果就越稳定,一般来说,5年完全不吸烟才算戒烟成功。戒烟过程中出现的戒断反应属正常现象,通常在停止吸烟后数小时开始出现,最初14天内表现最强烈,之后逐渐减轻,直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