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别婴儿视觉是否正常
作者: 陈日益视觉,不仅关系到婴儿(1周岁以内的宝宝)能否看见这个美丽的世界,还影响到婴儿日后所有动作的发展。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能感受到光,出生几小时后可看到20厘米内的物体轮廓,1岁左右就可以发展到接近成人的视觉功能,所以1岁前是孩子视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婴儿由于还不会用语言表达,因此为他(她)们检查视力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那么,怎样辨别婴儿的视力发育是否正常呢?可以通过宝宝出生后眼睛发育的过程来加以判断。
通常情况下,足月分娩的宝宝在刚出生时,其眼睛就已经具有光感反应,照强光可引起皱眉、闭目等。瞳孔在光照下先会缩小,2~3秒钟又会扩大,但眼底尚未发育成熟,视力非常差,还不能聚焦近的物体。从新生儿2周开始,细心的妈妈可以发现孩子能盯着自己的脸。此时,宝宝已经可以在距离眼睛20~30厘米内看清东西,但眼球的运动和调节性差,可有一时性的斜视和轻度眼球震颤,一般在生后3~4周会自然消失。
满月后,宝宝一般可凝视光源。当宝宝精神饱满时,头和眼睛可追随着吊在眼前(距离以20厘米左右为最佳,太远或太近都看不太清)的小球或圆形玩具(直径约8厘米大小)协调地向左或向右慢慢移动,追视物体范围可达45°。妈妈也可在合适的距离对着宝宝微笑,并稍稍活动一下头部,以引起宝宝的兴趣,使宝宝注视你,然后慢慢移动头部向左或向右,他(她)也会随着转动头和眼睛。
宝宝在2个月大的时候,对光觉反应已经很敏感了,要是此时孩子对于强光没有反应的话,说明孩子的视觉功能存在严重的障碍。同时,宝宝从2个月开始,眼睛能注视近处的目标,眼球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轻松和连续地追随着一些物体的运动而转动。特别是当一个东西很快就要接近眼前时,孩子会在一瞬间表现出眨眼反射动作(医学上叫“瞬目反应”),这是防止孩子眼角膜受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射。这个反应并不要求孩子要看清楚物体,是只要有光感就能够完成的一种反应。要是孩子瞬目反应消失的话,那就表明孩子患有严重的视觉异常。
宝宝到了3个月时,可用视觉区追寻活动着的玩具或人,头眼反射建立,孩子的眼球会随着目标活动,头部也会跟着转动,追视移动物体范围可达180°。此阶段给宝宝的玩具,在颜色(如黑白)上应选择对比强烈的为宜。
4~5个月大的时候,宝宝已具备立体感,能对双眼视线进行调整。开始能认识妈妈,看见奶瓶等物品会表示兴奋或喜悦,双手可以相互协调做简单动作。可以试着给宝宝握奶瓶(家长需在一旁扶住奶瓶,因为小儿还无法承受奶瓶的重量)或教他(她)拍手,也可把干净、能咬的玩具递给他(她),看他(她)是否会伸手去取,并送入口中。
6~7个月时,宝宝从躺着发展到会坐直,同时也表明宝宝的视力范围从左右发展到了上下,具有较好的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能力,并可改变体位以协调视觉,这对宝宝而言,视野就完全不同了。此时给予刺激的玩具除了色彩(6个月至1岁为婴儿的色彩期,这时候宝宝开始辨别颜色,对那些色彩艳丽的物体会更感兴趣)外,还可加入声音,如将手摇铃挂在摇篮或婴儿床旁边,当孩子不小心碰到手摇铃时,观察宝宝是否会因声音注意到某处有个东西。
7~8个月时,宝宝已能辨别物体的远近和空间位置,头眼协调较好,开始喜欢看自己的手或寻找那些突然不见的玩具,目光可随着上下移动的物体在垂直方向移动。这个阶段,宝宝的远距离视觉开始发展,能注意远处活动的东西,是视觉、听觉和表情反应最佳的协调时期。可跟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以观察宝宝的兴奋程度和反应及时与否。
9~12个月时,宝宝已能较长时间看着3~3.5米内的人和物的活动了,能追随落下的物体,寻找掉下的玩具,并能辨别物体大小、形状及移动的速度。此时通常会喜欢坐着丢东西,然后爬行追物品,或者想要站立拿东西等,这也说明宝宝视觉已发展到相当程度。
为了辨别宝宝单眼视力的情况,可通过单眼遮盖测验来判断:当宝宝的一只眼睛(单眼)被遮盖的时候,如果宝宝不反抗的话,宝宝的那只眼睛就有可能是视力弱或失明;若是宝宝的单眼被遮盖的时候,宝宝出现躁动并做出反抗动作的话,宝宝的那只眼睛就是正常的。注意:不论做哪种测验,父母都要重复多做几次,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总之,在了解婴儿眼睛的发育过程后,年轻父母可以随时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当发现孩子随着时间推移而没有上述那些本能及条件反射时,则应当引起重视和警惕,尤其是发现孩子经常盲目地缓慢摆动眼球或者表现为没有目的地寻找时,就要想到孩子的视力不佳或者有眼球运动障碍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请眼科医生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以便尽早发现视觉问题,尽早给予对症治疗。
温馨提示:视觉障碍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在孩子2岁之前,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视觉功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及时矫正对于孩子恢复正常视力来说有极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