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眼睛打针 你了解吗
作者: 冯月许多人一听到“往眼睛里打针”的说法,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害怕和抗拒。然而,我们要为大家科普的“玻璃体腔注药术”,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1.什么是眼内注药呢?
简单地说,眼内注药就是玻璃体腔注药,这是一种通过专用的极细针头,向眼睛的玻璃体腔内注入少量药物的治疗方式。眼内注药如今已经成为治疗多种致盲性眼底病的关键手段,比如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岳阳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科主任刘祥明表示,眼内注药前,患者通常只要点一些表面麻醉眼药水,由于注射针头极细,注药量也很小,且真正的注药时间很短,因此一般情况下,患者不会感觉到疼痛。
2.为什么要进行眼内注药呢?
在眼底病中,黄斑变性是一种较为高发的疾病。患者的视力下降,往往是因为新生血管的生成。而眼内注药这种治疗方式,正是针对此类眼底病患者。在血管内,有一种名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物质,它是促使新生血管产生的关键因素。而眼内注药所使用的药物,属于抗VEGF药物,它们就像“灭活剂”一样,能够降低VEGF的活性,从而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通过将抗VEGF药物直接注射到眼底,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的吸收率,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病情。
3.眼内注药适用于哪些病症呢?
目前,在眼底病治疗领域广泛应用的眼内注药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抗新生血管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视网膜、脉络膜血管性疾病;二是激素类药物,主要针对葡萄膜炎、黄斑水肿等相关疾病;三是抗感染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真菌或病毒引发的炎症;四是化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眼内肿瘤。
刘祥明主任特别强调:“眼底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虽然玻璃体腔注药术并不能根治所有眼底病,但它可以有效延缓病程,为患者争取宝贵的视觉保留时间。”他指出,很多眼底病在早期可能症状并不明显,或者症状比较隐匿,很容易被患者忽视。等到视力明显下降、出现视物变形等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治疗难度会大幅增加,视力恢复的效果也会明显变差。
因此,刘祥明主任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高度近视患者及有眼底病家族史的人群,应该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尽早发现潜在的病变。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保护患者的视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