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心衰患者如何保健

作者: 陈会兰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心脏疾病。人的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营养和氧气,代谢废物。当心脏的任何结构或功能受到多种原因影响出现异常时,均会导致心脏“回血”或向全身“泵血”的能力受损,这时候就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就是心力衰竭。

夏季哪些因素会诱发心衰加重?

1.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

2.上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及其他各种感染。

3.食物偏咸、暴饮暴食、用力排便。

4.不能严格遵医嘱,擅自停药或变换药物剂量。

心衰患者平时要注意什么?

◎清淡、多样化、均衡饮食,保证水分摄入

夏季气温高,不规律饮食、不洁饮食易引起急性胃肠道感染,从而诱发心衰加重。夏季饮食需清淡,吃新鲜蔬菜、水果,吃易消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当进食豆制品、鸡蛋等补充蛋白质。少食多餐,尽量少吃油腻食物,切忌暴饮暴食,避免饱餐而加重心衰。此外,少吃过甜、过咸、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夏季出汗多,血液黏稠度高,即使不渴也要少量多次补充水分,最好喝些白开水。

◎戒烟戒酒,禁饮浓茶、咖啡

烟酒及浓茶、咖啡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均是需要避免的。心衰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远离二手烟。

◎合理休息,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高温天气下,心衰患者需保证睡眠充足,上午11点至下午4点尽量减少外出。室内空调温度适宜,保持室温26℃左右。每天保证午休30~40分钟。心衰患者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如傍晚外出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练八段锦等,运动应循序渐进,运动量因人而异。每次运动前做10~15分钟热身运动再进行正式运动,运动过程中应配合呼吸,避免憋气。适度的运动对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是有益的,但过度的运动及体力活动对心衰患者是不利的。当活动时脉率大于120次/分或感到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应停止活动并休息。运动后做10~15分钟的整理运动。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慢性心衰患者久病易心烦,加之夏季天气炎热,心情更易烦躁或抑郁,不良的情绪持续发展,会使心脏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引发心衰加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升。因此心衰患者要学会自我调节心态,保持稳定乐观情绪,积极地面对疾病,是维护心功能稳定的重要环节。

◎坚持遵医嘱服药,协同控制心衰危险因素

心衰患者坚持服药,一方面可以改善心衰症状、纠正心脏功能;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心脏结构,逆转心脏进一步扩大,最终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患者不可擅自停药或换药,也不可随意增减剂量,以免药物出现反跳现象或不良反应引发不良后果。多数患者应长期服用以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为基础的药物。治疗心衰同时还要控制心衰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等。

◎自我监测体重、血压、心率

(1)测量体重。体液潴留是慢性心衰病情加重的重要诱因之一。体重增加是反映体液潴留的可靠指标。心衰患者每日清晨起床排空膀胱后测量体重,若3天体重增加1千克或1周增加2~3千克,无论有无不适症状,均应及时至医院就诊。

(2)测量血压和心率。建议家中常备血压计、运动手表,方便监测血压、心率。

血压较平时显著偏高(>160/100毫米汞柱)或偏低(<90/60毫米汞柱),静息心率>110次/分或心动过缓<50次/分时,应及时就诊。

慢性心衰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评估病情。病情平稳的患者可以3~6个月随访1次。病情变化时随时就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