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白内障 看这一篇就够了
作者: 胡善萌李大爷来就诊时诉说双眼视物模糊不清,检查后发现是白内障加重了,后来经过手术恢复了视力。那么,白内障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治疗方式呢?接下来容我为您细细道来:
白内障是怎么回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会面临白内障的问题。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常见症状包括:视力逐渐下减,即视物模糊;对比度降低,如光线变暗的时候视力会变得更差,手机亮度需要调得更高才能看清楚手机上的字;单眼复视或多视,如看同一个物体时会出现两个或多个模糊的重影;眩光,如夜间出门的时候觉得路灯特别刺眼;视物颜色改变,如原本五颜六色的花看起来没那么鲜艳了;等等。出现上述症状时,可以先自行观察几天,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白内障是如何形成的?
白内障,简单地讲就是晶状体混浊。晶状体是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同照相机的镜头一样,对光线有屈光作用,同时也能滤去一部分紫外线,保护视网膜。就像镜头里的镜片会被磨花一样,任何影响眼睛内环境的因素,如衰老、炎症、药物、中毒及全身性疾病,都会直接或间接破坏眼睛内的晶状体组织结构,干扰其正常代谢,导致晶状体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形成白内障。
白内障有哪些治疗方式?
初患白内障者可用药物治疗,以控制或延缓晶状体混浊的发展。当晶状体混浊严重,视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时,应行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白内障尚无确切疗效。一些药物(如卡他林、法可林、卡林-U等滴眼液)可能会减缓白内障的发展,但并不能完全治愈。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目前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医师学会的指南所给的最新建议是:当因白内障因素导致患者矫正视力(即戴眼镜的视力)等于或小于0.5的时候,可以考虑手术。现在广泛运用的手术方式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这种手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优点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混浊的晶状体摘除,然后植入人工晶状体。但白内障手术并非小手术,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手术。手术前需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手术后需遵医嘱,按时用药,注意眼部清洁,避免感染。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用眼习惯,有助于术后恢复。
3. 中医药治疗:初患白内障者也可用中医药治疗,控制或延缓晶状体混浊的发展。中医药治疗主要采用一些具有补益肝肾、益气健脾、清肝明目作用的中药,如知柏地黄丸、参苓白术散、石决明散等。此外,中医药治疗白内障需要遵循个体化差异的原则。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在中医药治疗白内障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施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白内障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饮食上,应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南瓜等。生活习惯上,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等。
白内障不做手术会有什么危害吗?
一般白内障进展的速度很缓慢,短期不治疗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白内障在成熟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另外,成熟以后的白内障可能会引起眼睛内部的炎症。这些情况不仅严重影响了视功能的恢复,而且会导致治疗更加棘手,使白内障手术难度增加。
白内障术后会复发吗?
做完白内障手术后,确实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的感觉,眼睛又模糊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医生们做白内障手术时,会把包裹着晶状体的透明囊袋前表面开个口,把浑浊的晶状体物质掏干净,另外保留的晶状体囊袋,用来做人工晶体的支架。晶状体的透明囊袋可能随着时间的延长,机体的修复,渐渐变得不透明,又再次影响患者的视力,老百姓们会说白内障复发了,眼科医生称之为“后发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和时间因人而异,也并非人人都会发生。根据相关文献,在白内障手术后3年,需要进行治疗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为10%左右。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患者自身晶状体上皮细胞再生的能力有关,再生增殖能力越强的患者,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速度越快。一般来说,年龄越大,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概率越小;而越年轻的患者,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概率越大。这个不用担心,在门诊用激光治疗就行了。
白内障有哪些预防措施呢?
1.避免辐射损伤:紫外线、红外线是导致白内障的重要因素,户外活动或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应佩戴防辐射眼镜。
2.控制血糖:糖尿病是导致白内障的高危因素,控制血糖水平,能有效降低患白内障的风险。
3.定期检查眼睛: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眼部疾病,防止并发性白内障发生。
总之,得了白内障,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希望广大读者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白内障有更清晰的认识,避免因不了解而产生不必要的担忧。让我们一起关爱眼睛健康,远离眼疾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