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可能是病了
作者: 吕彦霖 张诗蕴老胡今年75岁,别看已经过了古稀之年,但身子骨还算硬朗。老胡退休后做事依旧风风火火,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他每天去菜市场买菜、做饭、照顾老伴,还有散步的好习惯。
但是最近两年来,子女们发现老胡开始变“懒散”了,家里不再收拾得利索了,就连一日三餐的饭菜也减少了,他总爱在床上躺着。家人琢磨着,可能是岁数大不想干家务了。但渐渐地,老胡外出散步的频率越来越低,甚至在家里走路也变得磨蹭,总是感觉很累。除了力不从心,老胡的手还时不时地抖动,他觉得可能是缺乏锻炼的缘故,就没和子女们说。直到医生诊断老胡患上了帕金森病,“懒散”问题才终于真相大白。
“帕金森病患者的最大特点就是‘懒’。”南京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蔚介绍,但他们的“懒”其实不是真的“懒”,而是身体僵硬、行动迟缓,随着病情发展,反应也变得迟钝。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由于大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而引起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减少,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早期识别出以下典型运动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震颤:多为首发症状,安静时出现,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拇指和食指“搓丸样”动作。
僵直:身体甚至躯干僵硬;肌肉僵硬,走路时上肢无前后摆动。
运动迟缓:运动减少或缓慢;面具脸(面部表情减少、呆板)、小写症(写字越写越小)。
姿势步态异常:弯腰驼背;走路时出现小碎步,呈慌张步态,越走越快,易跌倒。
另外,患者还会出现睡眠障碍,情绪低落、抑郁,反应迟钝,出现幻觉,不明原因的嗅觉减退、手脚麻木、肢体关节疼痛,还有自主神经症状,如顽固性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出汗多、心慌等。专家提醒,如果出现以上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去神经内科就诊。
目前,帕金森病还无法治愈。但积极接受正规治疗,去控制、缓解和改善帕金森症状,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帕金森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时需要配合康复、营养膳食治疗和对症治疗。
帕金森病需要采取全面全程管理,涵盖治疗、康复运动、心理干预、照料护理、科学营养、家庭关怀等多方面。王蔚提醒,积极的心态、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规律的生活、定期的检查,这些都能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管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