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便秘多为功能性

作者: 唐维兵

对于才出生的小宝宝,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大便正不正常。如果小宝宝出现排便困难或好几天不排便,家长们就会苦恼不已。

哪些器质性病变可引起宝宝便秘?

宝宝长期排便困难或者不排便,有可能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消化道发育异常 如先天性巨结肠,这种疾病是因为结肠处于持续痉挛狭窄状态,粪便不能到达直肠或粪便到达直肠却不能引起正常的排便反射。

直肠肛门畸形 如果肛门口太小,或位置、形状、功能异常,那么,宝宝即使有便意也很难排出。

盆腔肿块 骶尾部肿瘤或脊膜膨出等盆腔肿块压迫直肠,会导致肛门口变小,排便困难。

肛周脓肿、肛裂 宝宝排便时因感到疼痛而憋便,时间长了,粪便中的水分被吸收,大便变得干结,导致排便更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如脊髓肿瘤、脊髓栓系综合征,会影响正常排便反射的建立。

其他 一些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可造成肠管蠕动和收缩乏力,影响粪便在肠道中的运动,引起便秘。

家长如何判断便秘是否由器质性因素引起?

超过90%的便秘是功能性的,多为以下两种:6月龄以下宝宝主要是盆底肌在排便时未能放松造成,这种情况会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而好转;由于宝宝用力排便时盆腔肌肉反常收缩或未能放松,表现为从直肠排出的粪便不完全,这属于排便不协调。

宝宝出现功能性便秘怎么办?

增加活动量 可以让宝宝多翻身,大人抱着宝宝时适当蹦一蹦、跳一跳,增加其运动量,促进肠道蠕动,达到促进排便的目的。

腹部按摩 家长可以顺时针方向按摩宝宝腹部,让肠道被动运动,促进肠道血液循环,有助于排便。

定时把便 对于6月龄以上的宝宝来说,饭后半小时,肠道运动神经反射到达直肠。此时可以把大便,给宝宝排便信号,通过这种机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改变饮食结构 对于小宝宝,尽量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后,可增加蔬菜泥、果泥。对于大一点的宝宝,建议适当添加膳食纤维,增加粪便体积,激发排便反射,并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适当使用药物 如果宝宝排便间隔时间超过3天,且大便比较干,排便的时候很痛苦,用力也排不出来,这时可以尝试用肥皂条或开塞露辅助通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