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血管“年轻”的奥秘

作者: 赵静

保持血管“年轻”的奥秘0

人的寿命往往取决于“血管年龄”,现代人许多是30岁的年龄70岁的血管,血管功能过早衰退,很容易在中青年阶段就出现高血压、冠心病,甚至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不良事件。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作为动脉硬化早期阶段就发生的病理改变,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如何保养好血管内皮呢?听听医生怎么说。

血管内皮损伤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元凶

血管内皮是指心脑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一层扁平上皮,也称内皮细胞。血管内皮是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屏障,内皮细胞具有止血、抗凝、代谢血管活性物质、调节血管运动张力等作用,并且参与炎症反应。

大家都知道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内逐渐出现斑块,最终斑块使得血管狭窄或者直接脱落造成血管阻塞,但是,血管病变早期的改变往往被人们忽略,那就是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

研究表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早期关键性环节。内皮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组织,它分泌的一氧化氮可以抑制动脉硬化的发展。一旦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一氧化氮的生成就会减少,从而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这就是动脉硬化的最初阶段。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不同角度、不同阶段参与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这一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引起代谢紊乱,如果此阶段不通过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的干预,便会引发一系列的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这些因素均可以导致内皮功能受损,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可以看出,血管内皮损伤是心血管事件的元凶。

这些坏习惯特别伤血管内皮

造成血管内皮损害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缺乏运动、膳食失衡等。一些新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同型半胱氨酸、促炎因子、高胰岛素血症以及空腹血糖和糖耐量异常等。

此外,血管内皮功能的好坏还与个人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压力大、睡眠差、过度饮酒等。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可查“血管年龄”

在电镜下,受损的内皮细胞结构出现紊乱、无序,细胞的排列变得杂乱无章。形象地讲,血管内皮就好像一张完整的拼图,如果人们把它打乱,血液中的一些坏成分就会顺着缺损的部分侵犯血管,从而造成血管的提早衰老。

如何知道自己的血管内皮功能是否正常呢?最方便又无创的方法就是应用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仪,即通过测量上臂肱动脉血管扩张功能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这是一种无痛、无创、无辐射的检查,全过程需要约15分钟。

检查过程中,在一侧上臂用类似测量血压的袖带加压绑缚15分钟,然后通过血管超声技术,计算加压前和加压后的血管内径变化比,即可判断血管内皮功能是否正常。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可以识别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定期评估强化生活方式管理和相关治疗药物的效果,适用于绝大多数的人。

保养好血管内皮要这样做

如何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呢?最实用和经济的方法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四大基石的概念: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

这其中,适量运动是改善人们血管内皮功能的良药。运动可以增加血管内皮释放内皮一氧化氮合酶,提高一氧化氮的水平,从而增加血管内皮的舒张功能。运动的好处有很多,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加快新陈代谢等。

18~65岁的健康成年人需要进行每周5天、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体力活动,或每周3天、每天20分钟较大强度的体力活动。建议进行中等强度和较大强度相结合的运动。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活动可分次进行,但每次至少持续10分钟以上。此外,每个成年人每周至少应该进行2天维持或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运动。

如此强度的运动坚持下去,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