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头痛、四肢麻木乏力原来是脑子里的“马蜂窝”在作祟

作者: 张楠 郑昌成 夏成雨

癫痫、头痛、四肢麻木乏力原来是脑子里的“马蜂窝”在作祟0

说起矢状窦旁脑膜瘤,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但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喻,矢状窦旁脑膜瘤就像长在脑子里的“马蜂窝”,不捅它,可能暂时没事,一捅它,就存在多种风险。

脑子里的“马蜂窝”,让而立之年的她们濒临崩溃

34岁的王女士是一名教师,2020年7月被诊断患有大脑功能区矢状窦旁脑膜瘤。当年8月她接受了手术治疗,考虑出血风险,手术没有完全切除已经侵犯到矢状窦的肿瘤。2022年9月开始,王女士出现了下肢间断性麻木的症状,并逐渐加重。磁共振检查提示,肿瘤还在继续增大。王女士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我无法想象自己的后半生将在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的状态下过。”

李女士也有着和王女士同样的困扰。李女士今年37岁,2015年初被诊断出患有大脑功能区的矢状窦旁脑膜瘤,辗转多地后接受了手术治疗。考虑到出血风险,矢状窦内的肿瘤也没有完全切除。因术中脑功能区受损,李女士术后接受了半年的康复治疗,左下肢的功能逐渐恢复。几年来,李女士一直定期复查磁共振,矢状窦内残留的肿瘤也在逐渐增大。

活下去的信念,让她们在逆境中重获新生

尽管王女士和李女士的处境都非常艰难,但她们始终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活下去,最终,两人通过报道了解到夏成雨教授团队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治疗方面的特色技术。随后,王女士和李女士均选择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

入住病区后,夏成雨教授带领医护团队对王女士和李女士的病情进行分析,并结合病史及身体状况,完善相关检查。夏成雨教授团队与手术室、麻醉科团队密切配合,为她们两人实施了残留复发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全切手术。在医护团队的严密监测和悉心护理下,两人术后恢复顺利,无明显并发症,一周后相继出院。

关于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几点知识

1.什么是矢状窦旁脑膜瘤?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在上矢状窦(大脑表面主要的回流静脉),而且在不同程度上侵犯上矢状窦的脑膜瘤,是较为常见的良性脑膜瘤。

2.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矢状窦旁脑膜瘤生长速度缓慢,早期压迫脑组织和矢状窦可不出现症状,或患者有轻微头痛或肢体偶尔麻木、抽搐等症状,容易被忽视。肿瘤长大导致脑水肿或颅内压增高时,则患者出现明显的头痛,肢体麻木、乏力等。

3.矢状窦旁脑膜瘤为什么治疗困难?

因为肿瘤侵犯大脑重要的回流静脉——矢状窦,术中如果损伤矢状窦,容易导致大脑静脉回流障碍,出现脑肿胀,患者可能发生瘫痪甚至昏迷。因此,术中很难做到肿瘤的全部切除,导致肿瘤残留。对于超过65岁的、肿瘤为良性的人来说,残留部分肿瘤可能影响不大,因为残留肿瘤发展缓慢,一般要5~10年才长大到危及肢体活动或生命的程度。但对于年轻患者,或者是不典型脑膜瘤的患者来说,5年内将很快复发,治疗非常棘手,再切除更难全切,放疗效果也不好,甚至会诱发恶变,增加癫痫发生率,还可能导致肿瘤无法控制而危及生命。

目前,现代医学研究关于脑膜瘤的形成机制还未完全明确,因此没有有效的预防脑膜瘤的方法。夏成雨教授提醒,如果出现头晕、头痛、癫痫、四肢麻木等症状,要及早进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