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瘙痒可能是这种疾病在作怪
作者: 陈嘉伟 杨秀秀 狄玉玲
患者吴某,男,56岁,近2周自觉右侧外耳道瘙痒、潮湿,伴耳鸣,1个月前曾有采耳经历。检查时发现患者外耳道深部及鼓膜表面覆盖黄白色干痂,表面可见绒毛,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诊断为外耳道真菌病。经门诊医生彻底清除外耳道真菌痂皮及分泌物,并规范使用局部抗真菌药物2周后,患者病情好转,症状消失。
外耳道真菌病是病原性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外耳道炎性病变,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该病好发于夏、秋季节。
外耳道真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曲霉菌属,如黑曲霉、烟曲霉和黄曲霉;其次是念珠菌属,如白色念珠菌。
易感因素:①长期接触炎热、潮湿环境;②外耳道进水、经常性挖耳、不洁采耳史等;③长期不正确滥用广谱抗生素,患有免疫系统缺陷疾病、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为外耳道瘙痒、疼痛,外耳道有异物感或闷胀感,耳道溢液,耳鸣和听力下降等。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耳内镜检查和真菌检查。耳内镜下可见外耳道和鼓膜表面覆盖绒毛状或粉末状真菌,外耳道壁充血糜烂。取外耳道分泌物作涂片,显微镜下可查见真菌菌丝。
外耳道真菌病的治疗原则为彻底清除外耳道的真菌痂皮和分泌物后,外耳道局部使用抗真菌乳膏或滴耳液,一般不需要全身应用抗真菌药,治疗周期为2~4周。
日常预防措施为避免外耳道进水,合理使用耳塞和耳机,戒除挖耳习惯,不与他人共用挖耳勺,避免采耳等。
上一篇:
把握好白内障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