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时别对自己太“狠”了

作者: 郑荣华

洗澡时别对自己太“狠”了0

有专家呼吁洗澡时最好不要使用搓澡巾,尤其不建议使用纤维材质的搓澡巾用力搓澡。这种说法得到了许多医生的支持。

常用搓澡巾易破坏皮肤保护层

如果经常使用粗糙的搓澡巾搓澡,对皮肤屏障是一种机械性损伤,很可能破坏这层保护膜,让皮肤变得敏感脆弱,易干痒、生病。比如,皮肤敏感的人搓澡可能会引发皮炎,加重敏感;对湿疹患者来说,搓澡可能会加重湿疹发作,不利于病情控制。此外,搓澡巾、沐浴海绵或毛巾上的污染物,也可能是病毒传播媒介之一。

用毛巾代替搓澡巾

洗完澡后,可以用手指搓皮肤,如果能听见“吱吱”的声音,就说明搓洗过度了。建议大家勤洗澡,但不是“攒着洗,用力搓”。很多人认为洗澡就一定要“搓泥”,其实可用沐浴露涂抹身体,停留3~5分钟后再用水冲洗,这时角质层已经软化,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洗就能把“泥”搓下来。如果需要去角质,应尽量用温和的化学性去角质产品,避免物理摩擦和机械性去角质的方法。

洗澡还可能犯的5个错

除用搓澡巾用力搓澡外,以下洗澡时的坏习惯最好一起改掉。

洗澡时间超过20分钟 有些人一洗就洗半小时甚至更久,洗太久后感到胸闷,这是身体缺氧、供血不足导致的。建议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盆浴以20分钟为宜;淋浴3~5分钟即可,一般不超过10分钟。

洗澡水太烫 用太烫的水洗澡,虽然可以解乏,但会导致皮肤干燥、瘙痒。有些老年人用热水烫瘙痒部位,反而会加重症状。洗澡的水温以38~40℃为宜,不建议更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洗澡时的水温还应低一些,保持在35℃左右为宜。

出汗后马上洗澡 高温天气,很多人喜欢用冲凉来解暑。需提醒的是,出汗或刚做完运动时冲冷水澡,会使身体毛孔立即闭合,毛细血管收缩,阻断身体与外界循环。人在短时间内身体感觉清爽,但阻断体热的散发不利身体健康,也容易受凉感冒或头痛。洗澡最好安排在饭后1小时,或运动后20~40分钟。

频繁使用肥皂 如果皮肤已经出现瘙痒,则清洁时要避免使用碱性肥皂,且香皂或沐浴液也不建议频繁使用。

洗完不注意保湿 浴后应及时涂抹保湿乳,有助于缓解干裂、瘙痒等症状,涂凡士林、尿素、硅油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平时患有湿疹,皮肤较敏感,可选择不含香料和防腐剂的保湿乳,减少过敏概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