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好小大寒,护身过“暖冬”

作者: 张毅

1月,是一年中气温相对较低的月份,同时包含小寒、大寒两个象征“寒气来袭”的节气。小寒和大寒是冬至节气之后阴气最盛、阳气渐升的时节,古语有“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的说法。中医理论认为,此时为阴阳转化的初期,自然界阳气较弱,阴气相对强盛,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也会受到影响。

早卧晚起睡“暖房”

小寒和大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两个节气,分别标志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来临。在这个时期,自然界和人体的机能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因此,人的日常作息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外界环境保持一致。

《黄帝内经》认为,冬三月,应该遵守“早卧晚起”的作息规律。冬季,夜晚时间较长,温度较低,人体需要充足的睡眠来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早上起床后,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或慢走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小寒、大寒节气,气温仍比较低,外界十分寒冷,人体可能会受到寒冷刺激而出现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容易引发感冒。如果外出,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围巾、帽子等衣物,注意保暖。夜间睡觉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暖气或空调不宜开得过热,室温最好保持在20~23摄氏度。

寒冬养藏喝“暖汤”

小寒和大寒时节应该注意饮食调理。中医认为,冬季是阳气“收藏”的季节,此时宜“养藏”,所以有冬日进补的说法。因此,在小寒、大寒时节可以适量吃一些具有温补功效的食物,如大枣、枸杞子、桂圆、核桃等。现代社会,人们在正常日常饮食的情况下,一般不缺乏营养,因此冬日进补也要适量,不要过度食用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也要注意保持饮食均衡,不要偏食或暴饮暴食。

在冬季最后的日子里,人们也需要适当增加热量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温暖和舒适。此时,宜食用温热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也可以适当食用蛋类、奶类、豆类等食物。同时,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橘子、猕猴桃、苹果等水果,以做到均衡营养。平时也可以适量饮用一些热汤、热茶等,以御寒。外出聚餐时需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安全,避免食用寒凉、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腊八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庆祝。今年的腊八节,时间刚好位于小寒与大寒之间。此阶段,天寒地坼,天地阳气较弱,人体气血较弱,所以正适合保养正气、顾护脾胃。除了注意保暖、避食生冷饮食之外,还可以服用滋养脾胃的食物,所以民间有在腊八节喝腊八粥和饮腊八酒的习俗。另外,还可以在此时适当食用萝卜生姜羊肉汤,以达到补血温中、健脾养胃的效果。

“藏”好小大寒,护身过“暖冬”0

1腊八粥

【用料】糯米、黑米各50克,赤小豆、花生、莲子、薏苡仁、龙眼干、核桃仁各20克,银耳100克,大枣80克,枸杞子15克,冰糖30克

【做法】

1.将赤小豆、薏苡仁、莲子浸泡3小时。

2.将上述用料(除冰糖外)一同放入锅中,加水1升,焖煮1小时。

3.关火后,加入冰糖搅拌均匀,盖上锅盖焖3分钟,开盖搅拌,即可食用。

2萝卜生姜羊肉汤

【用料】羊肉1千克、白萝卜500克、枸杞子10克、葱白200克、生姜200克、盐适量

【做法】

1.羊肉、白萝卜洗净切块备用。葱白切段,生姜切片。

2.羊肉、葱白段、生姜片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小时,下入白萝卜块、枸杞子,继续炖煮5分钟,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出锅。

【功效】白萝卜具有健脾行气的作用;生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羊肉具有温补作用。三者合用,可补血温中,十分适宜冬日食用。

适当活动“暖身心”

小寒、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比较寒冷的时节,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保持体温。此时,如果人体过度受寒,则易过度消耗阳气,从而削弱身体的抵抗力,容易感染疾病。

在这个阶段,人们常在空气不流通的暖气屋内长时间待着。密闭空间内,细菌或病毒传播风险高,人们更容易患上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所以冬季也是流行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平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不要长时间待在密闭的空间内,可以在气温稍高时开窗通风,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此外,冬季外界气温低、湿度低,也是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时期。因此,大寒、小寒期间需要注意做好个人健康防护,以保障自身健康。

“藏”好小大寒,护身过“暖冬”1

小寒期间虽然气温较低,但是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建议尽量选择外界气温稍高时或者午后太阳高照时锻炼,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外界气温较低时,最好不要外出,如必要外出一定做好保暖措施,否则屋内暖环境和室外冷环境的冷热刺激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最后,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小寒、大寒期间天气寒冷,人们容易被外界萧瑟情景所触动,出现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因此,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和朋友、家人待在一起,也可以参加一些能愉悦身心的活动,如逛街、喝下午茶、下棋等。

责任编辑/李思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