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虽美味,但不可多食

作者: 蔡骏

边“炫”砂糖橘、嗑瓜子,边看“春晚”,可以说是春节的标配。但凡事都要讲究适量,砂糖橘、瓜子吃多了,很容易引发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咳嗽等上火症状。

狂“炫”砂糖橘,当心变成“小黄人”

砂糖橘是冬季常见的水果之一,也是必不可少的年货之一。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以及钾、钙、磷、铁等矿物质。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调节免疫力、抗疲劳、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此外,砂糖橘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有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的作用。

砂糖橘虽然美味,却不可多食,因为大量食用砂糖橘,会导致果糖摄入过量,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中医认为,砂糖橘吃多了易上火,阴虚体质者、痰湿体质者及肥胖者一定要浅尝即止。

有的人喜欢把砂糖橘的皮当作陈皮来泡水喝。其实,砂糖橘的皮和陈皮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二者虽然都是橘子皮,但陈皮由成熟橘子的果皮干燥而成,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而新鲜砂糖橘皮并不具有陈皮的药用功效。另外,新鲜砂糖橘皮含有较多挥发油,吃多了会对人体胃肠道产生刺激性伤害,且新鲜橘皮表面可能会有农药和保鲜剂等污染残留,用它直接泡水喝,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嗑瓜子时多饮水,避免口干上火

瓜子可以说是春节期间的“头号零食”,一嗑起来就停不下来。其实,各种瓜子不仅仅可以炒制成零食,经过炮制后,也是功效各异的中药。像葵花籽吃起来甘香可口,有润肺、驱虫、安神的功效;西瓜籽有清肺化痰、润肠通便的功效;南瓜子有杀虫、下乳的功效。尽管瓜子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也不建议过多食用,因为我们日常食用的瓜子,多是用不同配料炒制而成的,并不具有出色的药用价值,吃多了反而容易上火。

无论用哪种方法炒制成的瓜子,过量摄入都容易出现咽干、咽痛、口舌生疮等上火症状。瓜子的脂肪含量达50%左右,现代研究表明,摄入高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导致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这是引起上火的根本原因。而且嗑瓜子时,瓜子和舌头、口腔反复摩擦,可能会导致舌尖肿痛,甚至起血泡。此外,干燥的瓜子吃进嘴里,会消耗掉大量唾液,造成口腔局部出现高渗性脱水,对口腔黏膜产生刺激,引起咽干、咽痛等症状。

嗑瓜子上火的情况,还与季节、地域、个人体质有关。冬季气候干燥,人体阳气内收,这个时候多嗑瓜子更容易上火。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更容易上火,阴虚体质的人比平和质的人更容易上火。因此,瓜子虽好吃,不宜多食。

年货虽美味,但不可多食0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周坚果的摄入量不宜超过50克。同时,最好选择原味的坚果,因为多食高糖、高盐的炒制坚果,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易“引火烧身”。建议大家在嗑瓜子的同时,适当喝一些茶水,如性偏凉的菊花茶、白茶、绿茶等,不仅可以及时为身体补水,还可以减少上火的风险。倘若瓜子嗑多了,已经出现上火症状,后续更应注意清淡饮食,适当多吃少油、低盐、易消化的食物,不吃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上火症状。

假期饮食要节制,上火服药需对证

除了“炫”砂糖橘、嗑瓜子,春节期间面对各类珍馐美食总是难以自制,也是引起上火的主要原因。新春佳节,很多朋友都难逃“舌尖上的诱惑”,频繁撸串、涮火锅,饱食膏粱厚味,过食含葱、姜、蒜、辣椒等调料的温热辛辣食物。

年货虽美味,但不可多食1

同时,配上春节常见的熬夜、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人们身上这把“火”会烧得更旺,可能引起喉咙肿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疼痛、舌尖糜烂、嘴唇起泡等症状。

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与虚火,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也有不同的祛火方式。如出现干咳,同时有午后潮热、口干、夜间盗汗、舌红少苔等肺阴虚症状时,可以多食用百合、白萝卜、莲藕、蜂蜜、银耳羹等来缓解症状,也可服用沙参麦冬汤、养阴清肺口服液或百合固金口服液等中成药,以养阴、润肺、止咳;如出现口燥咽干的症状,可选择雪梨加杏仁,或川贝母与冰糖蒸煮服用。如出现咽干音哑的症状,可服用秋梨膏、橘皮蜂蜜茶等。

年货虽美味,但不可多食2

辨证使用清火药

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上火症状,就可使用牛黄上清丸、黄连上清丸等败火的中成药来“灭火”,如果辨证不对,很容易“灭火”不成反伤身。只有正确判断自己上的是哪类火,再选用对证的祛火食物和药物,才能真正起到降火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伟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