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妙计齐上阵,古法今用调血糖
作者: 刘婕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查人体,探求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并分析病机,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疾病康复的目的。
针对现代常见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中医学通过整体调节,综合作用,也能取得不错的疗效,在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而且不良反应少。
消渴,应治其阴虚之本
糖尿病,古称“消渴”。早在经典古籍《黄帝内经》中,就记载过“消渴病”的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的“消渴篇”,描述了糖尿病“三多”(多饮、多尿、多食)的症状。现代中医学认为,本病属“消渴”“肺消”“膈消”“脾瘅”“消瘅”等范畴,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证属本虚标实。多数患者最初属津伤燥热,阴精亏虚,日久则气阴两伤,最后导致阴阳两 伤。
古代治疗消渴的常用的方剂包括消渴方、白虎加人参汤、六君子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由于患者所处的糖尿病分期、个人体质特点、证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使用中药治疗糖尿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揉揉耳、捏捏脚,刺激穴位调脏腑
除了药物疗法,中医外治如耳穴压丸、按摩,对防治糖尿病也有不俗的疗效。
耳郭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躯干相互沟通,与十二经脉和脏腑联系密切。刺激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作用。耳穴压丸是指在耳穴表面贴敷小颗粒状药物的一种简易的刺激方法。贴上耳穴压丸后,患者定时规律地对其进行按压,能起到持续刺激的作用,进而起到调节脏腑功能、调和阴阳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安全无创、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糖尿病患者可以贴压耳穴中的内分泌、肾上腺、饥点、渴点、胆、胰、三焦等穴位,并进行局部按压,以局部酸胀、疼痛、灼热为度。每日1次,左右耳交替按压。
按摩也可以纠正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从而达到疏经活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阴阳的目的。按摩可以使脏腑功能得到恢复,血糖水平得以降低,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常用的降糖穴位有然谷穴、鱼际穴、内庭穴、关元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可以使用摩、揉、按、捏、拿、轻拍等患者自觉可耐受的手法,对穴位进行刺激。足部涌泉穴、然谷穴、内庭穴等穴位的按摩,宜在每天晚上洗脚后进行,持续按揉3~10分钟。肥胖或超重者可配合按摩腹部的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天枢穴、水道穴等,四肢取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对以上穴位采用点按的手法,亦可帮助达到减少脂肪堆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目的。
适量运动调气血
糖尿病患者平素应进行规律、合理的体育运动。推荐每周运动总时长不少于150分钟,如每次50分钟,每周运动3次,保持中等运动强度(50%~70%的最大心率,以呼吸和心跳加速为宜)。坚持做适合自己的运动,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动中有静、劳逸结合的原则,并将其纳入日常生活的规划中。尤其是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重视减轻体重。
传统功法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鹤翔桩、强壮功等,也有利于平衡人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经络。

安眠养心以平肝
《黄帝内经·灵枢》中有如下记载:“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肝体阴而用阳,主疏泄,调达气机,舒畅情志。因此,消渴之发病,与肝和情志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再如《医理真传·三消起于何因》亦提出:“消证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木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也佐证了肝与消渴病密切相关。
故糖尿病患者应树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观念,修身养性,陶冶性情,保持心情畅达,调畅气机,保持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使肝气条达柔和,避免焦虑和抑郁的情绪,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监测。除此之外,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进行有效的深度睡眠,能滋养心肝,舒缓紧张与压力。睡眠时间不足,亦与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
颠倒食序降血糖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怎么吃、吃什么很重要。具体的饮食原则是坚持遵循控制总量、调整结构、颠倒吃序、少吃多餐的原则。
控制总量,就是指每餐只吃七八分饱。调整结构,是指饮食以素食为主,保证优质蛋白质、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及植物蛋白,如豆类食品的均衡摄入。颠倒吃序,是指进餐时先喝汤、吃青菜,增加饱腹感,将要吃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这与餐序是主食、蔬菜、肉、汤的患者比较,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少吃多餐,即指坚持减少每顿饭的进食量,增加进食次数。同时,应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

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根据糖尿病患者证型的寒热、虚实,选择相应的食物。火热体质者宜选用凉性、寒性食物,如苦瓜、秋葵、蒲公英、苦菜等;虚寒体质者推荐选用温补类食物,如羊肉、牛肉、生姜、干姜、肉桂、花椒等;阴虚体质者推荐选用养阴类食物,如黄瓜、西葫芦、丝瓜、百合、生菜等;大便干结者可选用冬笋、黑木耳、洋葱、韭菜、金针菇、芹菜、黑芝麻、菠菜、茄子、胡萝卜、白萝卜;胃脘满闷者宜选苏叶、薄荷叶、荷叶、陈皮丝;小便频数者宜选芡实、山药、莲子。
患糖尿病且肥胖的人群,饮食上宜采用低热量、粗纤维的减肥食谱,常吃粗粮、杂粮,如燕麦、全麦面包、玉米、红薯等,以增加饱腹感和促进肠道蠕动;避免炒面、油条、糕点、月饼等营养价值低且热量高、摄入后容易令人发胖的食物,从而达到控制体重、减少脂肪堆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目的。
责任编辑/陶宪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