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服“愤怒怪”,重新书写人生故事
作者: 孙中霞 许哲晟
一天中午,同事张老师联系我,表示自己班里的小路最近情绪波动较大,不仅无法按时完成作业,还在课间对同桌大发脾气,甚至要摔同桌的书,幸好被其他同学及时制止。此外,小路的家长也向张老师反馈,小路近期变得易怒,学习态度大不如前,对家里长辈的管教显得很不耐烦,会大喊大叫和摔东西,甚至无缘无故地赶走奶奶。据了解,小路有一个3岁的弟弟,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平时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小路,并且负责他的上下学接送。
于是,我邀请小路到我的办公室,想听听他的心里话。
我说:“小路,我们今天讲个故事吧。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关于你的故事。你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就像书里的主人公一样。你有没有想过,在你的故事里,自己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小路看着我,眼神里透露出一丝好奇。我继续说道:“例如,当你遇到困难,或者感到生气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你能不能告诉我,最近让你觉得最生气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小路想了想,说出了最近一次因为作业而与奶奶争执的经历。我听着他讲述,没有打断,直到他说完,我才开口:“小路,谢谢你分享这个故事。我理解你在那样的情境中会感到生气,这是很自然的感觉。”面对孩子的情绪,我们要情感认同,要让孩子知道他的感受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情绪波动的时候。
我接着说:“现在,我想问你,你觉得在这个故事里,奶奶是怎么想的呢?她为什么会那样做?”
这个问题似乎让小路有些惊讶,但他还是努力地思考了一会儿。“可能……她想让我好好学习?”他回答道。
我说:“是的。很多时候,长辈都是出于对我们好的考虑才会这样做。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重新讲一遍,你会怎么改变它呢?如果下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你会怎么做?”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和小路坐在一起,开始了我们的探索之旅。
我问小路:“如果给你生气时的状态起一个名字,你会如何为其命名?”
他思索许久后才回答:“就叫‘愤怒怪’吧,我很讨厌它,但有时候我控制不了它。”
我继续询问他:“‘愤怒怪’一般在什么时候来到你的身边呢?”
他说:“当我不能玩自己想玩的游戏时,‘愤怒怪’就会出来……如果弟弟拿走我的玩具,或者妈妈不让我做我喜欢的事情,我身体里的‘愤怒怪’就会醒来……如果我的朋友不跟我玩,或者对我的态度不好,我就觉得‘愤怒怪’要冲出来了。”
我点头认可:“如果我是你,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可能也会和你一样感觉很生气。”
接下来,我向他介绍了几种简单却非常有效的技巧,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他在情绪激动时快速恢复平静。
我拿出一张纸,先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圈,然后在圆圈的周围标上了几个步骤。
(1)深呼吸。当感到心跳加快、呼吸变得急促时,我们可以尝试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呼出,这样能让自己的身体放松。
(2)数到“10”。当感觉自己的情绪快要失去控制时,我们可以试着默默地数到“10”,这样能给自己一些时间冷静思考。
(3)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当外面的世界太吵闹时,我们可以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一会儿,这样能让自己更好地处理情绪。
我让小路跟着我一起练习了几次深呼吸,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深深地吸气,然后缓缓地呼气,重复几次。他还试着数数,虽然一开始有点难以集中注意力,但他很快就找到了节奏。
随后,我们的讨论转向了如何以更积极的方式表达个人情绪。
我问他:“当你感到生气时,通常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小路坦诚地说自己会大声喊叫。我点了点头,告诉他:“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要大喊大叫。你可以试着用平和的语气表达自己正在生气,并且说出原因,这样既表达了你的感受,又不会吓到其他人。”
为了帮助小路更好地理解,我和他做了一个小练习:我扮演成一个让小路生气的角色,而他尝试用平和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感受。几次尝试后,小路表现得越来越好,他学会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直接爆发出来。
最后,我鼓励小路记录自己的情绪和经历。我给了他一本笔记本,建议他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写下自己的感受,无论是好是坏,包括什么时候感到生气、为什么生气,以及之后做了什么。我还建议他想象自己未来的样子,写下自己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我说:“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名‘和平大使’,在家里或学校里,当有人争吵时,你可以尝试去调解,这样不仅能帮助解决冲突,还能让你变得更加冷静。”小路听完我的话,眼睛里闪烁着光,虽然他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至少现在他有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情绪,并且有了工具来管理它们。
这次谈话结束时,小路看起来比刚来时放松了许多。我知道,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我坚信,通过这样的深入交流,小路已经意识到自己拥有书写个人精彩篇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