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主题活动在生涯发展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 王婉玉
生涯发展教育主题活动作为教育形式的创新,是进一步落实、落细学校生涯教育整体规划的重要途径。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树德中学)通过引进高质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深层体验专业、职业世界的触点,以简历制作、生涯榜样人物讲座、“生涯行走课程”外出实践考察、“生涯初体验”主题班会、“家长职业说”分享会、“树苗优选会”校园模拟招聘会为体验式活动载体,助力学生加深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和对自我的认知,引领学生大胆尝试、探索方向、找准目标,提高生涯决策与规划能力,为其高品质选课、选专业以及未来生涯发展奠定好基础。
▎生涯发展教育主题活动的实施背景
我国的生涯教育起步较晚,生涯教育意识也比较薄弱,高中生更是对生涯相关的理念比较陌生,甚至没有生涯的概念。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喜欢、合适所选择的高考科目,不清楚是否适合所选择的高考志愿,进而导致“所录非所愿”者大有人在,更甚者存在学生最终选择了退学而重新高考。对此,中国教育科学院的相关调查表明, 42.1%的学生对大学所学专业表示不满意,65.5%的学生目前想要选择其他专业。亦有研究表明,70%以上的大学生已明显感觉到自身择业、就业困难,进而出现慢就业等社会现象。从表面上看,高中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缺少有效规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从众性,实质上是高中生缺乏生涯意识和实践体验的成长引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生涯决策、规划与管理。这些问题都强有力地印证着在高中阶段展开生涯教育的问题亟待解决。
面对当今这个迅猛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高中生生涯教育愈加引发学校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支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生拥有了一定的科目选择权,他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和生涯发展规划来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进一步确定专业,并依据专业锚定大学。由此来看,无论是高二的高考科目选择、高考后的志愿填报,还是面向未来的长远生涯发展都亟须在高中阶段融入生涯教育。对此,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是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教育部于2012年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高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帮助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都意味着高中阶段需要着力于健全对学生生涯方面的教育与指导机制,高效助力学生提高选择学业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决策与规划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高中阶段作为个体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学生需要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并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在新高考背景下,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赋予学生为自己学习生涯做主的权力是主流趋势。因此,在此阶段开展生涯教育符合育人为本的教育基本规律,有助于落实选择性的教育思想、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发展需求,助力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发展自我专长,实现全面而个性的长远性发展。一方面,高中生应该对自身的个性、特点、兴趣、学科优势等有更清晰的探索与认知,对当下学习与未来自身发展之间的联系有更为深入的探析,并以此为下一阶段学习、工作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涯决策、规划、管理以及适应能力,提升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之间关系的能力,为将来实现自身的职业生涯理想打好、打牢基础。
问题随之而来——高中阶段应当如何做好生涯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生涯决策能力?如何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实践?对此,树德中学积极探索,致力于建构能促进高中生自主建构、自能发展的全员性校本课程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规划意识,使其积极探索内外部世界,降低他们的生涯模糊性,提升他们的生涯规划与决策能力。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需求,从高一阶段起就开设生涯相关课程和多种形式的科学指导,着力于“卓越人生”的学校课程建设,2013年在全省率先推出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生涯、了解国家发展现状与需求。在此基础上,学校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凝聚资源合力,重视专家、师长、家长等在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创设各项教育途径,如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高校参观、模拟招聘会、家长职业分享会等,已开展九届生涯发展教育主题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并体验不同的专业与职业特点,为其升学、就业以及未来的和谐发展做好准备。
▎生涯发展教育主题活动的创设与实践
在前期充分探索与认知的基础上,为更深入地开展生涯教育,增强学生的真实性体验,促进学生对大学专业、未来职业的深度了解,深化学生的自我探索意识及生涯决策能力,树德中学致力于创设丰富的生涯发展教育主题活动,开启从学校、课堂到大学、职场的时空置换,有效弥补传统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以及生涯指导实训中存在的不足。
生涯发展教育主题活动作为生涯教育中一种重要的创新型、体验式教育活动形式,是进一步落实、落细学校生涯教育整体规划的重要途径,注重以学生的实际生涯问题为依托,为学生创建与其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情境,使其切身参与到真实的情境中,激发学习积极性,促进思维发展,获得相关经验。主题活动根植于树德中学提出的生涯“五业”理论模型,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响应了新高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一教育目标的号召。以课业、学业、专业、职业、事业为线索,将学生的终身发展过程在时间轴上进行了串联,强调个体在不断联系外界以及顺应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去自我认识与自我探索,聚焦应对“课业”与“学业”的当下,指向规划“专业”和“职业”的未来,落足成就“事业”的终身发展,由此促进学生不断探索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等,提升学生应对与创造未来的无限可能。这“五业”串联和转换的过程也体现了树德中学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相贯通的理念,寓教于实践,合力促进学生生涯发展。
(一)生涯榜样人物讲座
罗伯特·伦特等人提出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兴趣会直接影响个体的生涯目标,而自我效能感和结果期待会影响个体的职业兴趣,学习经验又决定着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结果期待。其中,学习经验即教育心理学中的“替代经验”,指在同伴或榜样人物处学习到的间接经验有利于个体提升自我效能感。因此,树德中学创设生涯榜样人物讲座,邀请生涯榜样人物入校为学生进行生涯经验分享,学生学有所获、心有所得,进而提升自我效能感和结果期待,激发自己对相关职业方向的兴趣和动力。
(二)“生涯行走课程”外出实践考察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实地实践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帮助学生走进现实,让他们客观地去认识、评价现实与自我,并摆正现实与自我的位置。树德中学组织学生外出实践考察,前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以及各大企事业单位、研究所等开展实地参观、听取科普讲座、实践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从“课堂”置换到“大学”,他们对未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有更清晰与客观的认识,产生更加真实与深刻的感悟,同时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的精神。学校会邀请各大高校专家、教授为学生开展走班制的大学专业讲座和生涯讲座,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会场聆听讲座。在讲座中,专家、教授会带领同学们对大学中的13个学科大类的学习内容和专业发展前景一探究竟,帮助学生在讲座中拥有更开阔的视野,并对感兴趣的专业有了更深入和具体的认识,为学生在专业选择和生涯规划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问题答疑解惑。
(三)“生涯初体验”主题班会
班主任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着中坚力量,而主题班会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阵地。因此,树德中学将开展主题班会作为教育学生与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将开展高中“生涯初体验”主题班会作为助力全校范围内高效落实全员化生涯意识唤醒、自我认知形成、生涯规划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各班通过特色化、符合自身发展的“生涯初体验”主题班会,落实为理想而奋斗的生涯具体行动,逐步培养学生认识和解决生涯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家长职业说”分享会
生活的日新月异推动着职业世界的不断拓宽,在每一个家庭单位中,家长自身即一种优质的生涯资源。学生家长的职业类型丰富多彩,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可能来自医学、金融、新闻、政法、航天、电子电力技术、智慧农业、人力资源和教育等不同的领域,其中不乏各行业的精英人才与模范,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精准的行业知识、深入的职业体验以及精湛的特色绝活,这都是学生身边最为宝贵的社会资源。因此,树德中学不断挖掘家长的生涯资源,从“课堂”到“职场”的置换中,创设“家长职业说”分享会,诚邀各行各业的家长朋友走进课堂,化身为职业生涯导师,以职业特色切入,发挥自身职业优势资源,为学生介绍自己从事的职业工作与职场经历,形成“百家争鸣”的讲堂新局面。这样一种“家长职业说”分享会的生涯教育形式,引领学生探索不同职业需要的专业背景以及能力素养,激发学生用第三人称的视角进行自我探索与思考,有效拓宽了学生的生涯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生涯见识,更好地为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更是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涯教育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树苗优选会”校园模拟招聘会
简历作为面试的敲门砖,是求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用人单位筛选人才的首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校园模拟招聘会正式开启之前,树德中学会帮助学生结合学校的生涯课程、自我的深度探索及未来的拟发展方向来制作个人简历,通过简历的制作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展现自己。并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初步的简历和面试指导,了解简历制作的注意事项与加减分项;亦会邀请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专业教师对学生的简历进行专业指导与修改,为学生体验活动做好前期准备,扣好“第一粒扣子”。
学生前期做好了简历设计与面试准备辅导,在不断深入外出实践考察以及倾听各职业经历的基础上,着手模拟职场体验历练。为此,树德中学诚邀各班家长主动担任模拟招聘会的职场面试官,由这些志愿者家长组织招聘会现场。他们结合自身的工作领域与前沿的人才视野为学校学生设置了60余家企事业单位,包括医疗系统、高校、金融、通信科技等行业,给学生带来了最真实和顶尖的职场体会,并提供不同单位的各类岗位。学生精心准备,在面试环节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每一次投递简历都是对未来的决策选择,每一个“未通过”都是对自我的总结和反思,每一句“待定”都是对成长的寄语和期待,每一张“offer卡”都是对自我突破的认可(图1—3)。模拟招聘会的实践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深入了解自我与职业,了解当今社会职业类型的多样化,深刻感受积极主动选择职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能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学生取长补短,提升综合素质。
▎生涯发展教育主题活动的效果与反思
生涯规划是学生成就自己卓越人生的起点,生涯发展是立足现在指向未来的永恒过程,生涯教育是树德践行整全育人的教育实践。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树德中学全力打造生涯发展教育主题活动,凝聚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合力,以专业为核心、职业为导向,注重活动的体验性、情境性与真实性,实现打破班级壁垒和年级差异的分层分类生涯走班指导,帮助学生充分深入地探索与认知内在的兴趣、性格、能力与价值观以及外在的生涯与职业世界;连接当下与未来,引导学生厘清自我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以此激发奋斗的动力,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实现个性发展,共筑生涯梦。
在这一系列生涯发展教育主题活动中,各个学科的任课教师也均践行着“人人都是生涯教育者”的理念,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历,为学生在职业决策和面试准备所遇到的疑惑出谋划策,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航指路。同时,树德中学坚定家校携手、协同共谋共建,充分发挥家长的专业、资源优势,搭建起了家校共育的桥梁,拉近了家长和学生成长环境之间的距离,体现了家校共育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教育理念,共同助力孩子们的生涯发展与终身成长。家长对该形式的活动响应热烈、反馈积极,表明这一活动形式与内容具有很好的启发性与前瞻性,是学生、家长、学校三方互动的良好契机,有利于家长真正地参与孩子成长、拉近家校距离、感受教育真谛。学生更是喜爱这一活动形式,深刻理解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明白想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先要做到“酒香”,明晰自己努力的方向,了解还须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和实力,认识到敢于在适当时机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才能的重要性,并勇于不断超越自我。
人生因为有了光辉理想而能成其大、飞其高、达其远。灿烂的生涯,源于理想的牵引而递进发展。树德中学坚信卓越人生始规划、整全育人统发展,并以此致力于教育学生以“敢”字当头,敢想敢为敢担当,踔厉奋发、勇往直前,扛起时代责任,勇做青春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