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青春期学生容易网络成瘾的真相
作者: 殷余忠青春期学生迷恋网络,近年来已经变成大家一个熟悉的话题。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不仅能够帮助青春期学生提升智力、拓宽视野,还有助于他们减轻压力、调整心态。然而,学生如果过度使用互联网,那么可能会出现行为和心理问题,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
网络成瘾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明确规定了网络成瘾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网络成瘾是指一个人过度使用互联网,导致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受损,是一种失控行为。在诊断网络成瘾障碍时,持续时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标准,通常需要在没有任何物质作用的情况下,相关行为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被确诊。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青少年对网络过度依赖的发病率大约为6%,而我国的发病率在10%左右。
青少年学生容易网络成瘾的原因
青春期是学生身心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被形象地称为“危机期”或“心理断乳期”。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这个阶段迅速增强,开始独立思考并自主行动。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和面临的发展任务,青春期学生对互联网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有些人甚至迷恋上了它,出现了网络成瘾问题。
首先,青春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到最高水平,他们渴望获取新信息。而互联网提供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以及信息获取的快捷性,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些需求。
其次,随着与父母关系的变化,青春期学生需要经历一个与父母分离的阶段,培养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些学生与同伴的沟通交流能力比较强,容易与伙伴建立关系并融入伙伴群体,找到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些青春期学生因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控制欲强,他们与父母分离时会感到焦虑,觉得自主性和独立性受到威胁,渴望摆脱束缚,于是就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中,寻求支持,缓解焦虑,从而造成网络成瘾;即使有些青春期学生成功地与父母实现了分离,也由于社会化过程中能力不足,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出现行为和语言不当的现象,甚至被取笑和讥讽,导致他们感到周围人无法理解自己,从而选择在现实中封闭自己,而互联网的匿名和隐蔽性让他们感到很安全,于是他们喜欢沉浸在这个富有刺激却束缚较少的虚拟世界中,慢慢对网络产生依赖,导致网络成瘾。
再次,青春期学生需要提升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综合评价,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价值。生活中,有些教师和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不能无条件接纳孩子,有些教师和家长总喜欢拿孩子和“别的孩子”相比较,有些家长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后会忽视第一个孩子,这些都是导致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自我价值感降低的原因。于是,他们就到网络上寻找自我价值感,通过游戏闯关升级、结交网友等来证明自己,提升自我价值感。
最后,青春期学生渴望展示个性化的自我、追求较大的成就等,这也使他们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并认为自己具有天然的防御危险能力,所以他们更愿意冒险。在互联网上,他们可以找到充满挑战和变化的社交方式,以满足他们的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成为互联网群体广泛关注的焦点。这导致了他们容易忽视与陌生人交往的风险,沉溺于网络,最终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
对策建议
在青春期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关注学业情况,家长、学校和老师也应该更加关注和关心他们的身心发育,重视并关心他们对人际关系发展的需求。
(一)创设和谐、互助、宽容的环境
青春期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提升、自主意识的增强,过多的控制只会让他们感到困扰和压抑。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在平等的角色下给予青春期学生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一方面,青春期学生要与教师、父母建立稳定、充满温情和爱意的联系,让他们感受到亲近。另一方面,要给予青春期学生自主权,让他们有权利表达个人想法和独立做出决策。
(二)建立规则,赋予孩子力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就像篱笆、标志、墙壁等一样,能给孩子安全和保护。打个比方,假使司机驾车通过一个大峡谷,接下来再通过一座高悬于空中的大桥,心情会怎么样呢?除了紧张,害怕和恐惧,还会想到什么?此时肯定会想到幸亏这座桥有护栏,如果没有护栏,会很危险。桥的护栏就是给司机设立的规则,带给司机的是安全感。同样,教师和家长也需要和孩子一起讨论并建立使用互联网的规则,建立的规则必须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和孩子一起讨论网络使用规则的过程也是孩子学习和认同规则的过程。遵守规则时,教师和家长需要既和善又坚定,既严格又有弹性。这样,才能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保护孩子成长的自由,让他们的个性和社会性都获得发展。
(三)填补空白,转移注意力
青春期学生长时间沉迷网络后,互联网已经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放弃使用就相当于将这一部分剜掉,他们的生活中会因此留下一块空缺。很多青春期学生离开互联网后常有这样的感觉:“心里空空的,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如果他们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这种空虚感,那么很快就会再次发生网络成瘾,这是教师和家长都不愿见到的结果。因此,老师和家长需要积极引导青春期学生培养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找到新的精神支撑。
(四)运用策略,增强心理韧性
青春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难题。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处理和战胜这些困难,就有可能灰心丧气,放弃努力,从而损伤他们的自我价值观和领导能力,这也是青春期学生容易沉迷网络的原因之一。作为教师和家长,必须掌握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引导青春期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既要教育他们接受生活中的变化,不过分强调个人不幸和挫折,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将自我与困难做适度分离,又要教育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挫折,理解问题的多样性,认识挫折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既要教育他们要运用“我有、我是、我能”的优势视角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境,也要指导他们通过观看励志视频或阅读励志书本,增强应对环境或压力挑战的能力,等等。
对于那些严重网络成瘾的青春期学生,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以建立正确认知,有的还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药物治疗。
总而言之,教师和家长不应因青春期学生使用互联网而一味否定互联网对他们的促进作用,这种因小失大、杀鸡取卵的做法是明显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