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有技巧

作者: 葛芬芬

人际交往有技巧0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遭遇人际交往困扰的案例千差万别,各有其独特之处,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身处其中的个体都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人际交往是中学生面临的重要发展任务,与其心理健康、学业效能、社会适应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同学在讲到自己和同学、朋友的相处时,会感到很痛苦又无奈,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为什么他们还不理解自己呢?看到这里也许你也有这样的感受。那么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怎么做能让我们轻松愉悦地和同学、朋友相处呢。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我们对于自己的认识要深入,而且尽量全面,知道自己的喜好、兴趣。了解自己有利于我们在生活中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调整认知,了解不合理信念。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提出“情绪ABC”理论,并得出人的情绪是对这个事件的认知、解释所引起的。其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往往影响我们心情的是存在于脑海中的不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的特征分别是:①绝对化要求。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例如,你必须只能和我玩。②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例如,王同学刚才没理我,我真是“一无是处”。③糟糕至极。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例如,她转学了,我再也不能交到朋友了。

善于发现美。如果你善于发现美、捕捉美,你一定是善良的。大部分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如果你能指出他美好的一面,即使你只是说“你穿这件衣服很好看”,这都会让他开心很久。你看到的都是别人身上的优点,你们怎么可能相处不好呢?

相互尊重。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情绪。尊重别人,尊重他们对待事情的看法,尊重他们的体验感。不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先听听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设立交友边界。很多来访的同学会提到在平常学习生活中,同伴说话的方式、语气或行为让自己觉得被冒犯了,自己又不好意思直接表达出来,但又很难受,甚至睡眠、饮食、学习都受到了影响。一旦发生类似事件,你可以试着找合适的时机跟对方聊一聊,在表达尊重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对方知道他的言行给你带来了困扰,以后他也会注意的。

学会拒绝。当别人对你的要求超出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可以拒绝。拒绝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它会让你减少内耗,轻松交友。

换个角度看问题。一件事的发生,不同的人看到的角度、感受都是不同的。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误会、矛盾等。如果双方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也许感受和之前就完全不同了。举个例子,最近有两个好朋友都来到咨询室寻求帮助,每个人都是哭丧着脸来的。在咨询中,我了解到,甲同学感到曾经总是对她关怀备至、细心呵护她的好朋友乙突然变得冷漠,这让她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冷暴力,她很痛苦,甚至不想上学了。而乙同学表示,近两个月她的家庭遭遇了重大变故,家庭的创伤让她每天都生活在悲伤和痛苦之中,她的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她不得不在安慰母亲的同时,强打精神来学校上课,所以无暇顾及朋友的感受。直到这一刻,她们才知道对方的想法。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么做呢?

非暴力沟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足以看出温暖的言语让人如沐春风。非暴力沟通可以让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它由4个元素组成:①观察。我们在交流中清晰表达所看到的行为,不夹杂任何评判性的词汇。例如,你在一边看书,一边笑。②表达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的感受。例如,我看到你在笑,我也觉得开心。③关联需求。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的方式认识自己的感受与需求的关系。例如,看到你和另一个同学有说有笑,我有些失落,因为我也希望能和你一起玩耍。④表达请求。请求的内容越具体,对方越能理解我们在说什么。例如,你愿意对我说一说上午发生了什么吗?你尝试着用这4个步骤与他人沟通,会收获更多美好的友谊。

人际交往是中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存在,它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爱与归属。大家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构建一个和谐舒适的朋友圈。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促进个人多方面的发展。愿大家能够轻松而充实地度过这段宝贵的中学时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