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画画的小蒙
作者: 陈妍冰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光的小星星。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他闪光的理由,无论这个闪光点是否被我们发现,它都客观存在着。
我初见小蒙,是在本学期的第一节美术课。课前,我了解到小蒙所在的班很活跃,于是备课时先做了些跨学科教学的自我内心建设,包括要第一时间告诉学生自己是音乐老师而非专业美术教师,要与他们一起学习和进步。果然,课上第一时间坦诚相见之后,很多孩子眼睛亮亮地来了兴趣,不断举手发问。在回答他们连珠炮似的好奇发问的间隙,我发现教室最后排有个男孩一直趴在课桌上,与周围的“热闹”格格不入。坐在前方的男孩转身推了推他,他才不情不愿地直起了上半身,这是一个表情略显严肃、长相清瘦的男孩,脸上有着密集的、属于少年的青春痘。他目光涣散地朝四周看了一眼,嘟囔了几句后又趴了回去,我决定待会儿找机会去跟他聊聊。
在美术课自由练习的环节,我站到了这个趴着的男孩身边,用手轻轻地推了推他,低声问道:“为什么不画啊?”他抬头看了看我,没说话。“是不是没有带图画本?”我又问道。他摇摇头,又点点头。“老师给你一张图画纸,你画好交给我!”我把图画纸递给他。拿到纸的他,翻了翻桌上的美术书,又看了看我,没动。我正纳闷,只见他开口问邻桌借文具,并直接无视邻桌诧异的眼神,说了声“谢谢”,然后低头画了起来。我心想这孩子还挺懂礼貌,只是有点儿纳闷他为什么不带文具?下课后,我刚走出教室,他就追了出来:“老师,我想把画拿回去修改一下,能不能明天再交给你?”“好!”就这样,我知道了他叫小蒙。
第二天,他交来了美术作业:“老师,我画了我喜欢的,你看看。”并追问自己能得什么等第。我一眼望去,他画的笔触与小学低年级孩子的画极其相似,画上的小人显得特别幼稚,与他现在所处的年纪不相符,我脑海里有个念头一闪而过,难道这孩子有些许智力低下?但交流很顺畅,看着他热切的眼神,我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对他说:“不错,画得很认真,只是再多加些色彩就好了。”“老师,下次我会涂上颜色的!”他说完就跑走了。我低头看他的画,思忖了一下,在画的空白处打了个“良”后,便将他的画与其他孩子的画放在了一处。
以后的美术课上,小蒙没有再表现出格格不入,文具带得很齐,时不时还会在课上举手提出让其他孩子侧目且不算问题的提议。比如,“老师,我能不能就画其中的一部分?” “老师,我能不能换个位置看一眼?”哪怕有的提议,会引来其他同学的哄笑,小蒙也毫不在意。而我只要提议不是太离谱,多半都会同意,并且因为小蒙画得认真,我还在一次去操场写生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赞了他。记得我当时的原话是“态度决定一切,你们看小蒙同学,非常认真,我给他的等第就有可能是良好以上。”
在那之后,小蒙画得更认真仔细了,课上举手的次数也更多了,校园里碰到时会礼貌地跟我打招呼,他将画好的画还会直接送来我办公室,或借我的彩铅涂色,而我似乎也习惯了他那连续而急促的敲门声。直到那次测试,分配到小蒙所在考场监考的我,发现他在考试时间刚过1/4时就已开始无所事事,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我走过去轻敲了下课桌作为提醒,也看到了他考卷上大片大片的空白。他揉了揉鼻子,看了看我,低下了头。
回到讲台的我,发现他埋头忙着什么,时不时还涂涂改改的。临近考试结束,小蒙举手示意我过去,举着考试用的草稿纸,轻声说:“老师,帮我涂下颜色,我涂不好!”我看了看那张画满了画的草稿纸,又看了看他依然有大片空白的试卷,朝他摇了摇头。一瞬间,他的眼神似乎暗淡了许多,但也就那么一小会儿,他又再次把举着草稿纸的手抬得更高了,眼神执拗地看着我。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我接下了那张草稿纸,放到了讲台上。考试结束,怕小蒙失望,我带走了那张草稿纸,决定不帮他涂颜色。午餐时分,碰到了小蒙的班主任,我提起了他,班主任回道:“哦,他呀,还可以,是随班就读的。”听到“随班就读”4个字,举着餐盘的我有片刻的愣神。
某天,我翻出了小蒙自行上交的大小不等的美术作业,按序放在办公桌上,发现他的画多数表现的是军事题材。小蒙曾告诉我,这是他最喜欢画的内容。其中有一幅取名为《歌与火》的画,长方形的画纸上,画中央的战士被斜对角线上下平分成了色彩截然不同的独特造型——举着武器和背着吉他的合体。“这个一半代表战争,一半代表和平。老师,我觉得我画得不错,能不能把它放在美术教室的学生作品展示栏里?”当时,小蒙指着他的画表现出的自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幅画的涂色是在我的办公桌上完成的,用色能看出小蒙的用心。看着他飞快地选好需要的彩铅,对着电脑认真涂色,竟然让人觉得有点儿“小牛气”。“老师,这些字的拼音我不会,你帮我打吧!”万万没想到的是,查找图片时他却提出要我帮忙打出相应汉字的拼音以方便查找,这又让我“大跌眼镜”。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孩子?看着小蒙的画,我陷入了沉思……
随后的一段日子,在我负责的“随班就读生”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的个训指导中,都发现了小蒙的身影,他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异常,仅仅是在一次心理舞动个训指导活动前,很坚决地提出不想参与。在第三次征询了他的意愿仍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我让他先行回了教室。指导结束后,回看指导过程记录的影像资料时,我发现,小蒙在绘画个训活动时,曾出现过发呆和短暂开小差的现象,似乎有些心不在焉。这是不是他成为“随班就读生”的其中一个“诱因”?我还需要多加观察和引导。我记得,在我允许小蒙不参加心理舞动个训指导,让他自行返回教室时,他脸上曾有过释然的笑容,整个人也瞬间放松了不少。
两周后的一节美术课,窗外阳光灿烂。下课后,小蒙跑来跟我说:“老师,我想过来练习画画,可以吗?”“可以的,但是你要按时回去上课,不能耽误其他科目的学习。”“没关系,我是随班就读生,不算分数的。”小蒙看着我开口解释道,他说这句话的神情在阳光下似乎发着光,然后转身向教室跑去。我看着他释然轻快的背影,为他点滴的进步和成长感到高兴。我脑海里转而又浮现出小蒙执拗的眼神,以及他在个训指导的照片里盯着一处发呆的样子,看来我要做的事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