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自己的力量

作者: 黄元莉

开学不久,我在学校的心理热线值班,接到了一名高三学生的妈妈打来的电话,哭着求我救救她的儿子小然(化名)。

电话里,我对小然的情况做了初步的了解。小然与父母住在一起,是独子,父母都是工薪阶层。

小然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处于中下等。高二下学期与同班一女生谈恋爱,又很快分手。高二期末考试是全班倒数第四名,平时的强项数学也不及格。

小然在暑假迷上了网络游戏,开学后,不肯来上学,妈妈说要拔掉网线时,他竟然掐着妈妈的脖子威胁:“谁断我的网,我就断谁的命。”母子关系很糟糕。直到班主任去家访,才将他劝回学校。

但是他在校期间整个人像失了魂,迷迷糊糊的。老师批评他,同学逗他说话,他都像没听到一样。上课睡觉,放学立即回家打游戏。

小然的妈妈迫切希望通过面询改变小然的现状,但是小然自己并不愿意。首次访谈是班主任做了工作,并陪同他一起前来的。

首次访谈出现了严重的阻抗现象。无论我说什么,做什么,小然始终一言不发。从小然选择的座位和始终保持的坐姿上看,小然对外界戒备很深,对我不信任,内心根本就不想做咨询。然而,小然穿全套校服并愿意与班主任一起来心理咨询室,这说明他并非对外界完全抵触、不配合。他害怕被处分,愿意服从班主任老师的要求,说明他内心并没有彻底放弃。

这次小然还是由班主任“押着”来的。

我:小然,你好!我是黄老师。

小然沉默着不说话。

我:我记得你上一次一直酷酷的,什么都没有说呢。

小然依旧沉默着不说话。

我:那么你今天再次来到这里,有什么想说的吗?

小然继续沉默着。

我:你的班主任与我说了一些你的情况。

小然快速看了我一眼,又迅速低下头。

我:听说你物理很棒,小高考还拿了A等级,全校都没有几个能拿A等级的呢。

小然挠了挠头发,笑了一下。

我:听说你数学也很不错!

小然(立即接口):没有!

我:什么?

小然(小声而飞快地):我数学不及格。

我:真的吗?是什么时候的事?

小然: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

……

一旦打开话题,接下来的访谈也就顺利地进行下去。我慢慢把话题从学习引到游戏。他愣了一下,又沉默了。但当我表现出对网络游戏的兴趣时,他便忍不住告诉我,他很厉害,“菜鸟”们(此处指游戏新手或水平较低者)都喊他“大神”。他知道长时间上网有害,但不上网就烦躁不安,感觉生活无趣,可打游戏时,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我发现,小然其实是一个单纯、感性、内心渴望优秀的孩子。我以小然引以为豪的物理和网络游戏入手,拉近与小然的距离,并通过共情、倾听、全身心投入的关注,使小然减少阻抗,逐渐放下防备,愿意向我倾诉他的生活。

小然按时前来,告诉我最近考数学了,他在班上只排到中等。他非常想在数学上拿高分,但他感觉自己天生就是失败者。他向我提及他的各种失败经历,只能躲避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却内心不安,因为“始终要回到现实中来”。讲述中,小然情绪激动,好几次都失声痛哭。

尽管小然因为一系列的挫败,产生认知上的偏差,有“数学不及格,我对不起班主任,这辈子都完了”“英语永远学不好”“与我深入接触后,所有人都会讨厌我,离开我”等非理性信念,但他所说的“始终要回到现实中来”被我大力肯定。

当我提前10分钟到达心理咨询室时,小然已经等在门外了。戴着生日帽的他激动地告诉我,当天中午,班主任和全班同学帮他庆贺了18岁生日。我祝贺小然,又提出:“孩子的生日也是妈妈的受难日,假如你现在给妈妈打一个电话,表达自己对她18年前将你带入人世的感激,你觉得她会怎么样?”小然沉默了一下,说:“会开心。”我建议小然立即行动。

小然在电话这头,妈妈在电话那头,很快都泣不成声。之后,小然向我坦诚地说了之前与妈妈的冲突。他告诉我,其实他非常爱他的父母,也明白父母为他的付出。他主动要求增加一条咨询目标,即“帮助他改善与父母尤其与母亲的关系,学会与父母沟通,坦诚表达对父母的爱,以及自己的困扰和需要父母协助的地方”。

朋辈的关怀把小然进一步拉回现实,我抓住这一契机,鼓励他挖掘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勇敢表达。小然开始挖掘自身的心理力量,找到了咨询需要解决的另一问题——小然与母亲的关系。

一旦小然重新发掘内心的力量,从被动转为主动解决问题者,接下来的几次面询就越来越有效果。

我与小然一起分析他的优缺点,结合各科特点和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他研究和制订出一个短期学习方案,让小然签名贴在家里的书桌前。小然班主任告诉我,明显感觉到小然的改变,他上课很认真,就连以前不爱听讲的英语课也开始记笔记。小然自己也说,尽管开头很难,但是一旦开始,并努力坚持下去,尤其有了一些成果之后,包括小测验的进步、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请教,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坚持下去了。

小然在我布置的认知作业中写道:“每个人都会有优缺点,每个人也都会经历各种困难挫折,重要的不是逃避现实,避免遇上挫折,而是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实事求是地给自己制定目标。”

尽管有时还是会与父母产生矛盾,但他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与父母沟通。小然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自信和解决困难的钥匙,同时收获了父母的理解,不需要躲到虚拟世界里,网瘾问题迎刃而解!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生命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个体内部拥有许多用于认识自己、改变自我概念、基本态度与自我定向行为的资源。只要营造出富有支持性的心理氛围,这些资源都会被调动起来”。

同样,每个人天生都渴望向上发展,如果暂时表现出停滞甚至后退,一定是与自身所带的资源暂时失去了联系。而心理咨询者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像小然这样的来访者营造支持性的心理氛围,配合师长引导,朋辈关怀,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发现自身成长的资源。

小然考上大学之后,特意和妈妈一起来道谢。我说:“你也应该感谢你自己,感谢自己努力找回自己并勇敢地做出改变。是你自己与生俱来的力量,帮助你冲破迷雾,找到了成长的方向!唯愿你的一生都好好利用自己的这份力量,不断向上!”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与小然一样,在迷惘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拥有与生俱来的向上的力量!

上一篇: 逐梦青春
下一篇: 保持最佳的应试状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