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考的就是心态
作者: 盛产荣“比赛比的就是心态!”这是在国际体育比赛中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行话。或许很多人会认为,竞技体育比赛明明比的是技术,怎么会是比心态呢?
大家还记得2021年8月的东京奥运会吗?在乒乓球项目的比赛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中日两国运动员之间的男女混合双打了。当时出场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是许昕和刘诗雯,这是两位分别拿过19和20个世界冠军的顶级乒乓球运动员,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比赛经验,都要比日本选手水谷隼和伊藤美诚有优势。比赛开始不久,我国运动员就在第一局和第二局的比赛中,分别以11∶5和 11∶7的优势比分先拿下了两局。但是,从第三局开始,由于求胜心切,担心输球,压力过大,我国运动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紧张情绪和焦虑情绪,连输三局。第六局比赛开始后,许昕和刘诗雯居然出现了0∶8的大比分落后,虽然之后又追回来几分,但最终还是输掉了这场重要的比赛。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它总是有具体原因的。无论是现场的表现,还是后来了解到的种种信息表明,这场比赛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技术,而是心态。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通过大家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就能说明其缘由:一个池塘,或是一个湖面,每当风平浪静的时候,水面就犹如一面镜子,它就能把周围各种景物以倒影的形式清晰地映照出来;同样的水面,如果遇到微风涟漪,水面上呈现出来的倒影就是一片模糊了。同样的原理,一个人在心境平和、沉着专注的情况下,总能保持清醒的认识,深谋远虑,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所作为。如果有人遇到突发或意外情况,瞬间陷入心慌意乱之中,就必定会六神无主,也就是惊恐之下毫无主张的状态。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原本良好的记忆能力、专注能力、感知察觉能力、判断识别能力,以及各种思维能力、应对能力都已经处于低下水平。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
比赛过程总是激烈紧张,情况瞬息万变,运动员必须及时对此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判断,并做出快速的反应。一旦心态崩塌,技术发挥就失去了基本的支撑,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也是一样,正如一位考生所言:“我盯着试题看,却怎么也看不进去。思维处于飘浮状态,不知道自己都在想些什么!”正所谓心静智生,心乱愚起。
中国科学院的王极盛教授是国内著名的考试心理专家,他曾采访过相当数量的各省高考状元,他说:“影响高考成绩的20个因素中,排名前4的分别是考试中的心理状态、考试前的心理状态、学习方法、学习基础。”他认为,考试过程中拥有一个平静的好心态,作用绝对超乎你的想象。它可以让一个考生多考出50—100分!他还特别举了两个案例:一个是2002年考入清华大学的北京市理科状元陆程远,这位来自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考生,高考前的一模考试考了598分,二模考试考了604分。到了高考时,他心态稳定,超常发挥,居然考了704分!这个成绩足足高出二模考试成绩100分。另一位是湖北的考生,平时成绩一直很好,一心要考上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第一年没发挥好,只考上了一所二本院校,他不甘心,又复读一年,结果因为心理压力太大,导致他在考场上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多年辛苦付诸东流。
我曾长期担任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师,经常指导高三学生参加高考,耳闻目睹了太多这样的考试故事,有人超常发挥一飞冲天,有人发挥失常一落千丈,乍看不可思议,实质就是心态起了作用。曾有考生自嘲:“我状态好的时候是天才,一般的时候是庸才,差的时候简直就是个蠢才。”可见心态在考试的发挥过程中的确起到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