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和预防儿童腹泻

作者: 邓月婷

如何应对和预防儿童腹泻0

腹泻是指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症状,5 岁以下儿童多发,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中轮状病毒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病毒性腹泻,又称病毒性肠炎,具有传染性,可经粪- 口途径传播,少部分可经呼吸道传播。

儿童腹泻的原因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埃可病毒、诺如病毒等。其中,轮状病毒感染较为普遍,具有传染性。病毒进入人体后迅速繁殖,通过呕吐物、排泄物等方式大量排出,附着在气溶胶颗粒上。密切接触者若吸入这些气溶胶颗粒,可能导致疾病传播。

粪- 口传播为主要途径。粪便中的病原体污染食物后,病毒一旦通过口腔进入人体,便会迅速抵达胃肠道,潜伏1~3 天后出现症状。若食物未彻底煮熟或储存条件不佳,可能会增加食物中毒和腹泻的风险。此外,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尤其是自然水源,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

空气、物体、水和手都是病毒传播的媒介。当盛装食物的容器被病毒污染后,若未进行彻底清洁就立即接触或食用其中的食物,可能会导致病毒感染。此外,接触被患儿粪便污染的织物、容器、玩具后,若不及时清洁双手,病原体也可能通过手部间接进入人体。

气温变化和湿度下降,特别是在冷热交替的季节,为肠道病毒的活跃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更易繁衍、传播。若腹部受凉,肠蠕动会加快,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腹泻。

病毒性腹泻的表现

典型症状可以概括为“先吐后泻、三多一少”:发病通常较突然,症状大多是先吐后泻,大便次数增多、量多、水分多、尿量少。一般病程5~7 天,多数患儿预后良好。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以下3 种类型:

轻型:无发热,大便次数少于6 次/ 天,轻度呕吐,可伴轻微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一般无脱水。

中型:无发热或轻度发热,很少高热。每日腹泻8~10 次,为黄绿色稀便,呈“蛋花汤”状(也叫蛋花便、稀水便),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可有少量黏液,无脓血或腥臭味。患儿可能出现呕吐、口渴、中度脱水、腓肠肌痉挛等症状。

重型:频繁呕吐、腹泻,大便每日可达数十次,伴有重度脱水、酸中毒,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乏力、寒战、头晕、四肢酸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血压下降、肢端发凉。脱水患儿表现为精神烦躁或者萎靡、嗜睡、口干、眼眶凹陷、皮肤弹性下降,哭时无泪、尿少等。

如何应对儿童腹泻

预防脱水:建议使用由钠、钾、氯、葡萄糖配比组成的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糖盐水、可乐、果汁或运动型饮料等含糖量高、含钠低,可能加重脱水症状,不能用于代替口服补液盐。若患儿无法通过口服补液,必须到医院进行静脉补液。

科学禁食:盲目禁食可能会导致饥饿性腹泻,延长腹泻病程。当患儿出现严重呕吐或明显脱水症状时,才需考虑短暂禁食4~6 小时。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应尽快恢复正常饮食,选择含水量高、低纤维、易消化、口感清淡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高纤维或高糖的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适当补锌:补锌有助于促进肠黏膜修复,缩短腹泻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之后2~3 个月内腹泻再次发生。因此,腹泻患儿应在进食后及时予以补锌治疗。

适时止泻:儿童出现腹泻时,家长通常会急于止泻。其实,腹泻并非绝对完全有害,它可以帮助患儿排出体内有害物质,是肠道抵御感染性疾病的表现。盲目止泻可能让病毒等病原体滞留在肠道内,从而引发脓血便、细菌性肠炎、败血症等更严重的后果。当发热、呕吐等其他症状得到控制后,再考虑止泻。

合理用药:抗生素对轮状病毒无效,不仅不能抑制病毒,还可能破坏肠道内的有益菌群。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时,早期应以抗病毒为主,同时配合蒙脱石散修复肠胃黏膜,并适当补充益生菌以促进肠道菌群的自我调节。当患儿伴有发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以减轻不适感。

如何预防儿童腹泻

1. 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腹泻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婴幼儿感染风险。建议在每年7~9 月份,即秋季腹泻流行季节来临之前接种,每年1 次。虽然目前还未出现针对其他肠道病毒的特效药或疫苗,但病毒性腹泻有明显的自限性,通常2~3 天后会自行好转。

2. 注重环境清洁

呕吐或腹泻后,可选用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区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好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同时,应丢弃可能被污染的食物,并通过高温或使用含氯消毒剂等方式彻底对餐具进行消毒。此外,儿童餐具、玩具应定期消毒或清洗;定期更换衣被,保持家居环境清洁。

3. 重视手卫生

勤洗手能有效去除手上的病毒和细菌,是预防腹泻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家长接触患儿呕吐物、粪便、换尿布后应及时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同时教育儿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的良好卫生习惯,避免使用未清洁的手接触口、眼、鼻及食物。

4. 强化饮食卫生

食品存放、烹饪要生熟分开,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避免去卫生条件较差的餐馆就餐。

5. 增强免疫功能

对于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球蛋白,能在肠道中发挥免疫防御作用,增强婴幼儿的抵抗力。儿童规律作息、适度体育锻炼、均衡饮食均有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

6. 留意保暖措施

气温下降、早晚温差较大时,家长需适时为儿童增添衣物以防着凉;儿童睡觉应盖好被子,避免腹部着凉导致腹泻;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建议温度控制在22℃ ~24℃,湿度为50%~60%。

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护理,可以显著减少儿童发生腹泻的风险。家长应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处理儿童腹泻症状,必要时及时就医,更好地守护儿童的健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