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青少年健康饮食中的作用

作者: 周敏 王甲芳 王娟娟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和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不良饮食行为易引发肥胖、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营养教育、行为监测、膳食干预及食品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营养教育与饮食认知普及

青少年正处于饮食行为逐渐自主的阶段,家长应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为此,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将营养教育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推动学校定期开展饮食健康课程。同时,通过“健康中国行动”“合理膳食行动”等项目,制作图解手册、短视频、校园广播等多样化宣传材料,增强健康知识传播。

在加强学生教育的同时,疾控部门还要重视对教师和校医的培训,部分地区设立“营养校医”项目,将营养指导纳入日常健康管理。此外,指导学校建立“健康促进社团”,组织学生参与营养知识竞赛、健康食谱设计等活动,普及饮食认知、健康常识等。

饮食行为数据监测与早期预警

疾控机构依托营养监测系统和学生体质管理平台,持续收集青少年的饮食行为与健康数据。国家疾控中心每5 年开展一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涵盖城乡青少年群体,采集指标包括食物摄入、体重、BMI、血糖等,有助于识别地区差异和饮食风险趋势。一旦发现问题,疾控部门会发布预警或干预建议,推动教育等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例如:部分地区在发现学生贫血率偏高后,组织实施营养早餐干预,并向家庭困难学生发放含铁营养包。

建立“电子营养档案”,整合体检、调查和饮食记录,借助AI 算法评估个体营养风险,向学校和家长提供个性化饮食建议。

营养干预与膳食优化

学校作为青少年集中就餐的核心场所,是实施营养干预的前沿阵地。疾控机构在校园膳食优化方面,积极推动由“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转变。

一方面,疾控机构深入校园,开展营养摄入评估和菜单优化。通过分析学生体质数据,制订“三餐一加餐”食谱指导表,科学调控油盐糖摄入比例,提升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供给密度。另一方面,疾控人员协同学校开展“我设计我健康”食谱活动、“营养识别卡片打分”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饮食搭配。

食品安全防控与饮食环境治理

饮食健康不仅取决于“吃什么”,更在于“吃得安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积极推动食品安全与饮食环境协同治理。

为保障学校供餐的安全性,疾控机构协同市场监管部门对学校食堂及其食品供应链开展定期检查与快检抽样。

疾控部门参与校园周边食品环境的清理整顿工作,推动设置“营养友好型商铺”标识,鼓励销售健康类食品,同时设立警示标识,引导青少年理性选择零食。

疾控机构组织开展“家庭健康饮食讲堂”“厨房安全训练营”等公益活动,教授家庭如何正确处理食材、预防交叉污染、识别食品保质期等实用知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