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术护理应关注的事项
作者: 王宁娟 董雅芳手术护理工作对于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术后恢复至关重要。由于儿童在生理、心理和免疫等方面与成年人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手术护理的要求较为特殊。无论是术前的准备工作,还是术中的配合,都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敏锐的观察力。本文将从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两个方面,介绍小儿手术护理应关注的事项,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小儿手术。
小儿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手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外科医生的手术技能,还与术前的准备工作密切相关。术前准备的核心工作是通过评估、沟通和教育,确保患儿处于最佳状态,以减少手术风险,为麻醉和手术提供保障。
1. 完整的术前评估
术前评估是确保手术安全的基础,护理人员应与医生紧密合作,对患儿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首先,需要了解患儿的既往病史,特别是药物过敏史、家族遗传病史。通过询问患儿家长并查阅病历,进行全面评估。此外,血液检查、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术前常规检查同样不可忽视,这些检查能帮助医生评估患儿是否存在潜在的麻醉和手术风险或其他身体问题。
2. 心理准备与沟通
手术前,患儿常常会感到紧张和害怕,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无法完全理解手术的意义,可能会出现抗拒情绪和行为。家长和护理人员应给予安抚,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儿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还可以通过玩具、图画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患儿缓解恐惧情绪。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直观形式了解手术过程,从而减少焦虑情绪。
3. 家长的配合与教育
家长是儿童手术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持者,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沟通让家长了解手术的必要性、风险和预期效果,同时告知家长术前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例如:家长需要确保儿童按时禁食禁水,麻醉前保持空腹状态,避免术中发生误吸。护理人员还应强调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让家长提前做好准备,为儿童的康复提供帮助。
4. 麻醉评估与准备
术前麻醉评估在医疗流程中极为重要。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类型要依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及整体健康状况进行精确调整,以确保安全有效。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会仔细核对麻醉方案,并与麻醉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具体要求。此外,护理人员会确保所有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均已就绪,如按照医嘱指导家长帮助患儿维持空腹状态,必要时清理胃肠道,以防止发生误吸。麻醉期间,护理人员还会持续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保障患儿安全。
小儿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是确保患儿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密切配合。然而,术中护理不仅仅是支持医生操作,还涉及对患儿生理和心理状况的实时监测和调整。
1. 手术环境的准备与安全保障
手术室的环境对于确保患儿的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至关重要。首先,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需要严格监测和调节。温度过低可能导致患儿体温过低,而温度过高则可能影响患儿的舒适度;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因此,手术室内必须维持适宜的温湿度。此外,护士需确保手术器械和环境处于无菌状态,定期检查手术室和器械的消毒情况,以防止交叉感染。根据手术类型,护理人员会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和药物,避免因器械问题延误手术进程。
2. 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测与管理
手术中,护理人员会协助麻醉医生监测患儿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应迅速处理。如果手术时间较长,护士会定时检查和调整液体的补充,以防止儿童出现脱水或电解质失衡。
3. 麻醉的配合与调整
麻醉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密切配合麻醉医生监测麻醉深度,确保患儿处于适宜的麻醉状态。过深的麻醉可能导致心肺功能抑制,而麻醉不足则可能引起患儿的剧烈反应。因此,麻醉医生会精准掌握麻醉剂量,并持续观察患儿的反应,及时调整麻醉剂量。对于小儿患者,尤其会注意麻醉药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确保其呼吸道通畅,并及时纠正呼吸异常。
4. 手术操作支持
由于患儿体型较小,会增加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和精细度。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迅速准确地为医生递送其所需的手术器械,还要及时清理患儿术中产生的分泌物,确保手术视野清晰、手术区域清洁无菌。特别是在实施腹部或胸腔等高风险手术时,护理人员应熟知各种专用器械的使用方法,以辅助医生进行精准操作,降低患儿组织损伤的风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是预防患儿术后感染的关键,护理人员会全程监控并维护无菌环境,确保患儿安全度过手术期。
结语
手术的护理工作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患儿顺利康复的关键。术前充分的评估、患儿良好的心理准备及家长的积极配合,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而术中细致的护理配合和对患儿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控,不仅能降低手术风险,还能及时应对突发情况,确保患儿的安全。通过全面的护理支持,既能帮助患儿顺利完成手术,又能为其术后康复提供保障。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小儿手术护理将更加精细化、人性化,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