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
作者: 曲晓雪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等肾脏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青少年是血液透析治疗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疾病和血液透析治疗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还会导致心理产生变化。了解青少年患者血液透析时的心理特征,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治疗信心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征
1. 恐惧与焦虑心理
青少年对于血液透析这一具有侵入性的治疗方式往往充满恐惧,当看到透析仪器、针头及想到长时间躺在透析床上进行治疗的画面,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此外,他们对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如是否能像正常同龄人一样生活等问题的担忧,进一步加重焦虑情绪。
2. 自卑与敏感心理
疾病和透析治疗使得青少年在外观上可能与同龄人有所不同,如因透析留置的导管、身体消瘦或水肿等情况,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害怕他人异样的眼光或被嘲笑。
3. 孤独与抑郁心理
由于要定期进行血液透析,青少年患者可能无法像正常同龄人一样去上学、参加社交活动等,而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治疗环境中,易产生孤独感。若未能得到及时疏导,往往容易发展成抑郁心理,表现为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失去热情、情绪持续低落、不愿与人交流等情况。
4. 逆反心理
因疾病和透析治疗,青少年患者的逆反心理可能会更凸显,表现为不听从医护人员和家长的叮嘱、要求,故意不按时服药、不遵循透析前的饮食控制等。
青少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措施
1.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和家长应主动与青少年患者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担忧和恐惧,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血液透析的原理、过程及治疗的必要性,消除他们的认知误区。通过鼓励他们表达内心感受并给予情感支持,减轻其心理压力。
2. 环境护理
医护人员应为青少年患者营造温馨、舒适、充满童趣的透析环境,可以在透析室摆放一些玩具、图书或杂志等,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从而缓解焦虑和恐惧。同时,合理安排透析时间,尽量减少对他们学习和社交活动的影响,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融入同龄人群体。
3. 健康教育
针对青少年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向他们讲解血液透析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以及透析治疗后的身体护理要点。青少年患者通过了解疾病和透析治疗的过程,可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从而缓解不良心理。
4. 家庭支持
家长要给予青少年充分的关爱和理解,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应积极参与到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如陪伴透析、协助饮食管理等。同时,家长应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青少年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5. 社交支持
家长应帮助青少年维持正常的社交关系,让他们适当参与学校的活动,不仅能减少因疾病带来的社交隔离,还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