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在青少年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 杨玉娟医学检验作为临床诊疗的重要工具,通过检测血液、体液、基因等生物标志物,为青少年疾病的早期发现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质谱分析等技术的普及,检验医学在青少年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日益凸显。
医学检验在青少年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 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
青少年群体中,呼吸道感染(如支原体肺炎)、消化道感染及性传播疾病(如HPV 感染)高发,检验技术能显著提升疾病诊断效率。例如:联合检测C- 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可有效鉴别细菌性与病毒性感染;分子诊断技术如PCR 检测肺炎支原体DNA,灵敏度高。联合CRP、PCT 与分子诊断技术可显著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效率。
2.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筛查
青春期激素水平波动易引发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疾病。化学发光法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FT3/FT4 是诊断甲亢/ 甲减的常用方法。此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金标准,可反映6~8 周平均血糖水平。化学发光法在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3. 遗传性疾病的早期干预
遗传代谢病如苯丙酮尿症、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等在青少年期可能表现出明显症状。基因检测在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基因检测发现DMD 基因外显子45-50缺失,可以辅助诊断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串联质谱技术可一次性检测50 余种遗传代谢病,而二代测序(NGS)技术则用于单基因病的携带者筛查。
4. 血液系统疾病的精准分型
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在青少年中并不罕见。血常规与形态学检查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CD 分子,可辅助白血病免疫分型。
新兴检验技术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如联合检测IL-6、PCT、SAA(血清淀粉样蛋白A)构建感染性疾病预测模型。
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样本进- 结果出”的便携式检测,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通过机器学习分析检验大数据,预测疾病风险(如糖尿病并发症模型)。
医学检验技术的优化策略
标准化与质量控制:建立青少年年龄分层的参考区间(如碱性磷酸酶在生长高峰期的生理性升高)。
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协同制订个体化检测方案,如对肥胖青少年进行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HOMA-IR)的动态监测。
伦理与隐私保护:基因检测需遵循《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避免遗传歧视。
结语
医学检验技术在青少年疾病早期筛查、精准诊断及疗效监测中有重要作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等医学检验技术,可以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遗传代谢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等青少年常见疾病。医学检验技术通过精准化、智能化发展,已成为青少年疾病全周期管理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