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慢性胃炎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作者: 张慧君

青少年慢性胃炎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0

慢性胃炎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反复受损,使黏膜特异性再生能力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慢性胃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大多数人通过胃镜检查可以诊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结合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这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积极分析青少年慢性胃炎的发生原因,制订符合青少年需求的防治措施,以消除慢性胃炎对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响。

青少年慢性胃炎的病因

1.社会因素

与慢性胃炎发生和发展相关的社会因素较多,不同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首先,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患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家庭无法为青少年提供符合其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需求的饮食,进而无法保证青少年每天能摄入健康营养的膳食,导致很多青少年长期摄入垃圾食品或频繁吃外卖,而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卫生程度并不理想,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导致青少年的胃肠道功能逐渐减弱,进而提高慢性胃炎的发生风险。青少年正值生长发育高峰期,对饮食有较高要求,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存在膳食结构不健康、饮食不规律、营养不全面等问题,为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学校也是一个影响因素。由于青少年白天长时间待在学校里,社交活动也基本限制在学校范围内,容易受到同学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出现在校饮食不健康和不规律的现象,如过多食用不健康的小吃、同学间频繁聚餐、节食减肥或暴饮暴食等,长此以往会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

2.个人饮食习惯

很多青少年喜欢吃冷饮、冰冻食物、过热食物、辛辣刺激食物,以及过于坚硬的食物。长期食用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甚至损伤,进而导致胃肠发生炎症,最终演变成慢性胃炎。还有很多青少年有不吃早餐或晚餐的习惯,这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最终可能导致慢性胃炎,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此外,很多青少年偏爱肉食,不喜欢吃蔬菜和水果,也会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

3.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诱因之一。幽门螺杆菌具有鞭毛结构,通过这一结构可游动并依靠黏附素直接侵袭人体胃黏膜。幽门螺杆菌可以分泌大量尿素酶,使尿素转化为氨,继而有效中和胃酸,形成中性环境,促进幽门螺杆菌在人体胃肠道中定植、繁殖、生长,还会对上皮细胞膜造成损伤。幽门螺杆菌还可以形成细胞毒素,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及损伤。幽门螺旋杆菌菌体胞壁可充当抗原,继而诱发人体免疫反应,对胃上皮细胞造成损伤。

青少年慢性胃炎的防治措施

1.尽早检查

为了有效防治青少年慢性胃炎,需要尽早识别慢性胃炎是否存在。定期体检和出现胃部不适症状时及时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慢性胃炎。而且定时体检还可以帮助评估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情况,明确营养需求,指导青少年和家长调整膳食结构,有利于改善青少年的身体状态,促进胃肠功能的提升,有效预防慢性胃炎。如青少年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食欲不振、恶心、反酸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早期发现慢性胃炎的存在,积极进行治疗,避免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2.健康教育

在确诊慢性胃炎后,医生应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青少年和家长介绍慢性胃炎的发生原因、防治措施、日常注意事项等疾病知识。鼓励青少年详细讲述既往病史、日常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家族史等,以帮助其寻找病因,并提醒青少年日后尽量避免接触慢性胃炎诱发因素。此外,向青少年介绍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复发的相关性,以提高青少年对该病的认知水平,并督促青少年纠正不良习惯。许多青少年不重视慢性胃炎这一疾病,医生可以通过相关数据向青少年展示积极治疗的效果、疾病复发情况和健康评估结果等,提高青少年对慢性胃炎重视程度,使青少年能积极遵医嘱治疗,主动纠正不良习惯。

3.饮食指导

饮食习惯是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为保证青少年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除了遵医嘱用药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需求提供饮食指导。慢性胃炎对饮食的要求为:清淡、营养和好消化,如各种时令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但慢性浅表性胃炎应减少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要减少摄入纤维素含量过高的食物,尽量进食软烂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但需保证食物好消化。鉴于青少年对营养摄入有较高要求,在制订饮食方案时,要考虑青少年的年龄、生长发育需求、营养状态和个人饮食喜好等方面,以保证青少年每天进食的食物能够促进疾病康复和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小结

慢性胃炎严重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生活,所以青少年要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想要发挥理想的防治效果,青少年需要了解慢性胃炎的相关知识,并通过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和治疗疾病,以消除慢性胃炎对自身造成的不良影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