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 刘凌云

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0

积极心理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帮助学生重塑心理认知,同时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保障其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教师需要重视积极心理学,并围绕积极心理学展开深入探究,从中挖掘其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路径,以最大程度发挥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

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塑造积极乐观人格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阶段。高中生认知水平提升,学习压力增大,同时又处在青春期,生理心理未发育成熟,情绪敏感、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波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不想学习、叛逆、消沉,甚至是自我厌弃等一系列消极心理。所以,教师需要重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形成积极乐观的人格。

积极心理学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其产生消极情绪的根本原因,通过深入学生群体,与他们展开密切交流,基于实际个体差异与日常生活、学习表现等,制订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使积极心理学能够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的放矢。其次,在整体教育方向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工作,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基准,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优势价值,达成塑造乐观人格的最终目标。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如上课时无精打采,经常走神,一反常态不断顶撞教师,甚至出现逃课、逃学等现象。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并非采用强硬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朋友和家人入手,多角度、全面了解学生,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思考,从中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最后,结合具体问题设计以积极心理学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积极心理学,了解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积极心理学进行自我调节,合理调控情绪,增强自控力。其次,需要做好学生身边的朋友和学生家长的教育工作,使其能够认识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自身角度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朋友的支持鼓励及善意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走出阴霾,并在朋友的帮助下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从而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与朋友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同时,父母的信任与呵护能够给予学生最大的支持,提升其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在温暖、和谐的环境下生活学习。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心理体验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是促使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得以有效运用的关键措施。良好教学情境能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促使学生端正态度,养成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人格意识的形成及身心的快速发育使得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产生情绪变化,而持续的不良情绪会引发学生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外界环境入手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受到氛围的影响,产生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以此来促使学生乐观人格的有效塑造。

首先,课业难度大幅增加使高中生进入了高密度的学习阶段,非常容易产生学习压力,而过重的学习压力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其次,学习环境转变及人际关系的影响,容易使学生迷失自我,在不断自证的过程当中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态。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察觉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并结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适时引导他们了解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从而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传授自我调节方法来合理调节情绪。

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情绪的认知来创设教学情境,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视频的形式演绎学生阶段的各种心理变化,从中引导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不同心理状态。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代入感,让学生深度体验不同心理变化产生的各种情绪,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积极情绪的重要性,进而了解和运用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可以让学生对照自身,客观看待自我,并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敢于正视自我,并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取长补短,从而摆脱消极情绪的束缚,以乐观开朗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教师还可以在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理想树立远大志向,坚定学习脚步,积极面对人生。

此外,情境的创建及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学生的表达来实现,如增加课堂上积极情绪的案例分享,鼓励学生进行情景重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畅谈对案例的看法,最后再由教师对案例内容进行延伸。这种形式是学生比较喜爱的课堂模式,可以在良好的氛围下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学生的表达欲得到充分的释放;有利于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从生活中的细小事件上感受到快乐、幸福、宁静、满足等一系列积极的情绪,最终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体验下获得正向认知,并通过持久性的积极情绪体验,使学生的人格特质得到塑造。

积极利用现代技术,加强课内课外联系

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使其具有较高的自主意识,能够自主决定生活和学习的具体行为,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抵触家长和教师的过度干预。这会导致在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的过程中,形成课上与课后的断层,进而无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无法覆盖学生的发展过程。现代科技的进步,不仅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束缚,延伸教学课堂,加强课前、课中和课后之间的密切联系,还可以从根本上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能够更加容易地走进学生内心。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借助现代技术的优势,加强课内课外联系,促使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得以有效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1

积极心理学在影响学生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使学生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心态,并以积极的情绪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断努力、发展自我。所以,在运用积极心理学时,需要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作用,以提高学生自主认知,让学生能够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调节情绪,端正态度。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角度入手,模拟真实的情绪转变,促使积极心理学能够从课堂走向课后,帮助学生发现积极心理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同时,微课的应用能够快速总结教学重点、难点,以视频的形式直观地呈现课程内容,使一些抽象、复杂难懂的心理学概念变得简单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学生在微课视频的引导下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围绕其中的关键问题展开自主学习。

以“快乐”和“悲伤”两种情绪为例,它们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情绪,而长期处于快乐和悲伤状态下的人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展示两个相同的装满水的水杯,并以红颜色墨水代表快乐,黑颜色墨水代表悲伤。而后分别在红颜色的水中滴入少量的黑墨水,黑颜色的水中滴入少量的红墨水,观察两杯水的变化,以此过程启发学生:长期处于快乐情绪的人,即使遇到悲伤也能快速调节状态;而一直处于悲伤的人,即使遇到快乐也很难被影响。生活当中的一些琐事就犹如视频中的黑墨水,虽然无法完全改变水的颜色,但可以通过改变自己,调节自身情绪,运用积极的心态来降低悲伤情绪对我们的影响。

研究学生心理需求,塑造学生优良个性

个性化发展使得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立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心理成长个案,针对性地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利用真挚的情感及真诚的语言走进学生的内心。以高中阶段男女学生交往密切的现象为例,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与其展开真挚地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向学生普及正确的心理知识,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观念,使学生对人际交往尺度能有较为明确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正能量的案例,让学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和交往的方案,秉承互帮互助的精神共同成长。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或个人爱好层面,引导学生从书本上获取知识,从兴趣中汲取营养,并将此作为正确的心理需求。

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教育阶段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积极心理学能够通过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努力奋进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心态,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加以重视,积极探究实践路径,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应用方向,使其能够发挥有效作用,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