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课堂,从“心”出发

作者: 柳雯

为了能够在教育发展新阶段构建灵动课堂,强化教学意义和价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结合。让教育教学从“心”出发,为初中生创造更多有利的学习条件,让初中生在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身心也能获得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可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可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以《诚实守信》教学内容为例,结合本班学生真实案例进行授课,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以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可通过向学生讲述“本班学生小王(代称)在放学后去网吧玩游戏,但是却告诉家长是在学校写作业。偶然一次,小王家长与教师进行沟通才发现小王经常撒谎,放学后到网吧偷玩游戏,并没有认真学习”的案例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在不脱离正常教学轨道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感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引领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履行诚实守信的行为。

利用实践学习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可组织并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丰富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不断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心理健康的教育成果。例如:教师在教授《维护秩序》一课时,可基于学校周围路口经常有交警指挥交通的实情,带领学生到路口观察交警如何指挥交通,并协助交警工作等方式,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维护秩序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维护秩序的意识,让学生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过程中学会履行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其他的秩序、规则,如上公交车要排队、在图书馆不能大声喧哗、在博物馆不能随意触摸文物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给予部分在参与实践活动时表现略为胆怯的学生鼓励,耐心讲述维护秩序的作用,帮助他们做出改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让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顺利高效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灵动课堂,从“心”出发0

利用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除了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熟悉感,进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取得满意的学习成效,促使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让心理健康教育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包含许多的典型故事,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教育意义,在教育教学中讲述生活中典型实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以《服务社会》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在课堂上讲述真实的生活故事:“某班一名叫小红(代称)的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该学生不仅在活动中认识到服务社会的作用,也树立了服务社会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观念。”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此外,教师还可在课堂上针对具体的事例,利用相应的图片或视频等素材进行事例论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让学生持续进步。

采用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

为确保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可利用应用性较强的家校合作模式,与学生家长加强合作,共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基于许多学生家长通常忙于工作,因缺乏陪伴而导致学生出现多元心理问题这一情况,利用在线沟通的方法,与学生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交流,同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实际状况,共同协商观察,找出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另外,教师也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家长参与相应的家校活动,探讨初中阶段学生叛逆等易造成学生与教师、父母之间产生鸿沟的问题,确保在交互性较强的探讨环境中汇总诸多实用性较强的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如此,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还可以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得到持续性的优化提升,不断彰显教学意义和价值。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现阶段教学优化中合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在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初中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学习活动,利用生活典型事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用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帮助初中学生健康成长,促进他们成才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