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识别与应对

作者: 李萱汶 齐璇

大学生是社会“新鲜血液”的代表,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剧,他们的心理压力也在逐渐加大,如何识别和应对这些压力成为了大学生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大学生面对课堂学习、考试、实验等繁重且多样的学业任务,与高中阶段的“单线目标”不同,平衡好这些任务需要他们具备时间管理能力。若大学生自己设定了难以达成的目标,可能会感到更大的心理压力。

人际关系:与同学、朋友、舍友、恋人、老师的相处都可能给大学生带来压力,这在大学新生中较为常见。进入大学后,一方面,大学生即将建立与以往生活经验不同的社交关系,对于远离家乡的学生而言,还需适应新城市和新文化;另一方面,他们可能需要应对更多的大型社交活动,会因担心自己无法融入集体而产生焦虑。

就业前景: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可能会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面对众多职业路径,如何做出符合自己兴趣和长远发展的职业选择,可能会使他们感到迷茫。此外,求职和实习过程中的压力,如实习期间需要同时平衡工作和学习任务,需要快速学习和适应实际工作对专业技能的要求,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公司文化和工作节奏,这些也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

经济压力:学费、生活费等经济负担对部分大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不小的心理压力。即使助学金、助学贷款能帮助他们减轻部分负担,但经济状况拮据仍然可能限制他们的学习和社交活动。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的变化,如父母离异、家庭成员疾病或其他家庭问题,都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当家庭成员对学业成绩和职业选择有特定期望时,家庭期望也可能成为大学生的压力源之一。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识别方式

情绪和认知功能变化:情绪低落、焦虑、烦躁或情绪波动频繁,可能是心理压力的信号。易怒或对通常不会引起强烈反应的小事情过度敏感,感到持续的疲劳和缺乏活力,也是压力影响了情绪调节能力的一种表现。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在做决策时感到困惑和犹豫,持续的消极思维,如自我怀疑、对未来悲观等,这些都可能是心理压力影响认知功能的迹象。

行为表现:一是行为改变,如睡眠模式的改变,如失眠或嗜睡;饮食习惯的变化,如食欲减退或暴饮暴食,可能是对压力的一种反应。二是社交活动改变,如回避社交活动,减少与朋友和家人的互动,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或其他活动,这可能是个体在无意识中对压力的逃避。三是学习效率或学业成绩的突然下降,可能是心理压力影响了学习动力和能力。

身体症状:一是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如出现胃痛、胃灼热、便秘或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有些人在紧张或焦虑时会出现胃痉挛或恶心的症状。二是头痛和偏头痛,压力引起的肌肉紧张可能导致紧张性头痛,而长期的紧张和焦虑则可能引发偏头痛。三是心血管疾病症状,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有时甚至会出现心悸或胸闷的感觉。四是肌肉紧张和疼痛,压力会导致身体的肌肉紧绷,尤其是颈部、肩部和背部的肌肉,从而引发疼痛和僵硬。五是皮肤问题,压力性皮疹、痤疮或湿疹的暴发也可能与心理压力有关,因为压力会影响身体的炎症反应。六是免疫系统功能下降,长期的压力可能会削弱免疫系统,使人更容易感染病毒,如流感病毒。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

倾诉与寻求帮助:一是与同学、朋友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形成一个互相支持的人际网络。在遇到压力时,向信任的人倾诉,如朋友、家人、导师、辅导员老师等。二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如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职业规划中心等。三是适当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这不仅能帮助他人,同时也能提升自我价值感,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四是找到能够理性表达情绪的方式,如写日记、绘画等,通过创造性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掌握时间管理技巧:一是合理制订计划,根据任务的紧急性和重要性对它们进行排序,优先处理最重要的任务,每天或每周制订详细的计划,包括学习、社交活动等。二是善用时间管理工具,利用日历、计划表或数字工具记录任务和截止日期,确保不会遗漏任何事项,如使用番茄工作法(时间管理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因学习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三是做好心理调适,拒绝拖延,识别导致拖延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克服它。比如,通过设定小目标和奖励自己,了解自己的极限,不要承担超出能力或时间的任务,定期反思时间管理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和策略。四是培养良好习惯。比如,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学习,减少准备时间,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找出自己一天中精力最旺盛的时段,将最重要的任务安排在这段时间,关闭不必要的社交媒体通知,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专注于学习任务。

学习进行自我调适:一是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学习新技能,如烹饪、编程,为自我提供成就感和自信来源,定期进行体育活动,跑步、游泳或团队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或投身于阅读、手工艺,通过积极的休闲方式释放压力;定期在一定时间内远离电子设备,减少信息过载。二是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瑜伽、冥想等,通过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识别压力的来源。三是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如重新布置房间或在大自然中散步,创造一个更有利于放松或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设定合理目标:明确短期和长期目标,将它们分解为可实现的任务和里程碑。可以尝试利用管理学中的SMART原则,设定具体(Specific)、可测量(Measurable)、可达成(Attainable)、相关性强(Relevant)和时限性(Time-bound)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分解重大和长期任务。同时定期检查目标进度,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策略或方法,考虑可能影响目标达成的潜在风险,并准备相应的应对策略,反思目标达成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目标设定提供参考。

通过识别压力的来源,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并利用校园内外的资源,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享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同时,高校、家庭和社会也应共同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支持性的成长环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