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如何提高与“心理问题学生”谈心谈话能力?
作者: 崔文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断增多。谈心谈话是高校辅导员精准掌握学生动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和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辅导员掌握好与学生谈心谈话的方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有裨益。本文将分析高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在谈心谈话中扮演的角色及提升谈心谈话能力的策略,以更好地满足有心理问题学生的需求,为其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高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业压力与焦虑
学业压力与焦虑是高校学生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其来源于多个方面,如沉重的课业负担、不断提高的学术要求、激烈的竞争环境及未知的未来等。其中,沉重的课业负担是主要原因之一。高校学生在课业上常常面临繁重的任务,包括大量的学科内容、课程作业、实验报告及期末考试等。这使得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学业任务,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紧迫感和对成绩的担忧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情绪,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2.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是高校学生普遍面对的心理挑战之一。因为学生进入高校需要适应新的社交圈、建立各类人际关系,包括与同学、室友和教师等的相处。同学关系是高校学生人际关系中的重要部分。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学生汇聚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沟通障碍和理解困难。一些学生可能会因担心自己无法融入群体而感到社交压力,这种心理状况会让其陷入孤立感。室友关系也是潜在人际关系问题的来源。性格、生活习惯不同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室友之间出现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到其对大学生活的整体满意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高校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需要在学业上寻求教师的帮助和指导,而一些学生可能因羞怯或不安而面临与教师建立沟通的困难。
3.自我身份与发展困惑
在大学时期学生常常陷入自我身份与发展的困境,主要涉及到对个体职业规划、身份认同等方面的迷茫与挑战。这一时期标志着学生从青少年进入成年阶段,进而面临更加复杂和深刻的自我认知过程。大学生在面对未来职业选择时可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因为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技能、价值观及社会的期望,从而出现迷茫、困惑、矛盾等情绪。有些学生可能因不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而感到焦虑,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明智、是否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大学时期也是个体身份认同建构的关键时期,学生需要面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包括性别、文化等方面的认同。一些学生可能感到迷茫和不安,不能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认同。
高校辅导员与心理问题学生谈心谈话时担任的角色
1.心理支持提供者
高校辅导员在谈心谈话中扮演心理支持提供者的角色至关重要。学生在面对学业、人际关系或自我发展的问题时,常伴随着焦虑、压力或迷茫的情绪。因此,辅导员应通过倾听、理解和共情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进而为其传递温暖与理解。辅导员的倾听能力是建立心理支持的关键,辅导员要仔细聆听学生的困扰、挑战和情感,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和理解,如此有利于建立起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辅导员在理解学生的问题时,要通过共情的方式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连接。共情不仅是理解学生所经历的困境,更是能够感同身受。提供心理支持不仅在于情感上的陪伴,更在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勇气和信心。辅导员应多鼓励学生正视问题、勇敢面对挑战,如此将有利于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
2.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的高校辅导员要通过深入谈话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的核心,推动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反思,并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价值、优势、劣势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3.教育者和信息提供者
高校辅导员在谈心谈话中也担任教育者和信息提供者的角色。辅导员作为教育者能够为学生提供关键的心理健康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应对焦虑、压力的方法,并教授学生情绪管理技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心理问题;辅导员作为信息提供者要向学生传递有关学业规划的重要信息,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而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引。此外,辅导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并教导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难题。辅导员提供的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有效沟通的信心。
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能力的提升策略
1.专业培训和发展
专业培训和发展是高校辅导员提升谈心谈话能力的核心策略之一。培训的目标是确保辅导员具备广泛的心理学、咨询技巧和沟通技能,以便更好地满足心理问题学生的需求。辅导员应接受系统性的心理学培训,内容包括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症状与特征,以及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通过深入学习,辅导员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本质,从而更精准地识别和评估问题;辅导员还需要学习有效的咨询和沟通技巧,包括倾听、提问、激励性语言的运用等,学会与学生进行开放、真诚地沟通,进而更为精准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此外,适当的非语言沟通技能,如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运用也是有效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还应包括危机干预技巧,确保辅导员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学生可能面临的紧急情况。

2.情感智能培养
通过情感智能培养,辅导员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为贴切和温暖的支持。情感认知是情感智能的基石,辅导员需要培养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情感调节是情感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情感调节能力,辅导员可以在面对学生情感激动或沮丧时以冷静和理性的态度进行谈话,有效避免情绪化的冲突进而保持专业性。建立良好关系是情感智能的目标之一,辅导员需要学会与学生建立信任感和产生共鸣,进而形成一种积极的谈话氛围。
3.案例分析和实际模拟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模拟,辅导员能够在更贴近实际情境的环境中提升谈心谈话的能力。辅导员可以通过仔细分析不同类型的案例,包括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更全面地了解学生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升自身对问题的识别和理解能力,形成更系统的问题解决思路,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支持;实际模拟是将辅导员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真实谈话的复杂性。在实际模拟中,辅导员面对不同性格、不同问题的学生时,可以调整自己的语言和态度。实际模拟既能够帮助辅导员更好地理解学生可能表达的情感,也能够提高辅导员应对学生复杂情绪的能力。模拟中的紧急情况训练能够使辅导员更加从容、冷静地面对现实中的紧急状况,进而提高决策和干预的效率。
4.跨学科合作
跨学科合作是高校辅导员提升谈心谈话能力的一项关键策略。通过与心理学专家、心理医生、社工等专业人士紧密合作,辅导员能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综合的支持。跨学科合作为辅导员提供了与专业心理学领域专家共同学习的机会,使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心理问题的病理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有利于辅导员提高对心理问题的专业认知水平,从而更具识别和解决深度问题的能力。此外,跨学科合作还为辅导员提供了多元化解决问题的视角。不同专业背景的合作伙伴可能具有独特的观点和方法,有利于高校辅导员探索更多提高谈心谈话效率的方案,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高校辅导员在谈心谈话中提升专业能力至关重要,通过不断学习、培训和情感智能的培养能更全面地理解学生需求,进而成为学生心灵的支柱,引导学生走向更健康、积极的未来。
基金项目:2021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面向“心理问题学生”的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能力提升研究(2021zsszsx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