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温暖
作者: 白云飞人间烟火,莫过于一碗家常饭,一抹斜阳下的守候。在我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最让我感动的,便是母亲那无声无息、如影随形的温暖。
一
小时候,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资还不宽裕的川北农村。因庄稼收成不太理想,家里粮食不足,每顿饭都要定量,只有过年或走亲访友时才吃得上鸡肉之类的食物。但母亲有一双巧手,会做包子、馒头、汤圆、饺子等各种美食,还有萝卜干、腌菜等各种下饭菜,因此我的童年也算过得有滋有味。
上学时,家里的衣物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件,往往是大姐穿了二姐穿,二姐穿剩了我再穿,只有过年时才穿得上一身新衣。后来,母亲自学了缝纫技术,利用休息时间踩缝纫机制作衣服。不仅如此,她还会做布鞋,让我们姐弟几人每年都能穿上“爱心牌”布鞋。我喜欢跑来跑去,往往一双鞋半年就穿烂了,为了在年前赶做出来,母亲常常深夜在煤油灯下打底、纳帮,针线有条不紊地穿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次读到这首诗,我都会想起我的母亲,想起她在灯下做布鞋的情景。
二
时间飞快,一眨眼的功夫,我去外地工作已有20余年,但母亲对我的爱一丝不减。我与母亲分隔两地,远在成都的我,有时一两个月才能见到母亲。端午节前的周末,我回了趟家。饭桌上,见到母亲拿着筷子,好几次夹不准饭菜,经过追问才知道母亲眼球外长了一块胬肉,差点把眼珠遮住,姐姐们一直以为她得的是白内障,说抽个时间到医院做个手术就解决了。可我这做儿子的一直待在外边,极少关心母亲的身体,顿时觉得惭愧不已。

离家前一天晚上,我对母亲说:“妈,您以后干活悠着点,等我挂职结束了就回来帮您。”母亲说:“哪能等你来帮,你工作忙,回家一趟不容易。”稍后,母亲迟疑地说:“不能在家多待一天吗?”我心一紧,小声道:“妈,不行的,明天得上班,后天车子限号。”母亲听了,半晌无语。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醒了,闻到一股粽叶的清香。厨房里,母亲正在忙碌着,看见我轻轻一笑说:“儿子,妈连夜裹了几个粽子,你带一些回去。锅里的这几个煮好了,你等会儿吃了再走。”看着母亲布满血丝的双眼,我心里热热的,不禁心疼地埋怨:“妈,粽子不是到处都买得到么,您何必那么辛苦呢?再说您眼睛不好,要多保重自己啊……”我的话还没说完,母亲就打断了我:“外面的粽子哪有妈亲手包的好吃!”见母亲的手颤抖着,我的嗓子发紧,赶紧拿一个粽子低头去剥。
我正吃着粽子,母亲拎来了一个口袋。她一边解开袋子,一边絮絮叨叨地交待我:“这里面有3袋花生,妈分成了3个小口袋:一袋是给堂弟家的,侄儿喜欢吃;一袋给你办公室的同事,你不是说他们喜欢这个山东炒货的花生吗;一袋给舅舅家的表妹,要记得亲自给她送去,顺便向外婆问声好……”
等我落地成都,母亲的电话又来了:“儿啊,菜辣了就少吃点,多吃饭,不要到处乱跑,出门一定要记得戴口罩啊。”她的话语如同春雨,细细密密地洒在我心头,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与感动。我立即掏出笔记本,用诗句记下这些难忘的片段:
妈妈今天又打来电话
“你是不是还在外面工作
没有按时回家?”
妈妈呀,今天是星期六
孩儿静守在山坡
就像您指派在菜园里的藤架
……
妈妈,您快去休息吧
暑热和惊吓
已对着谷仓和晴空整齐跪下
“孩子,哪儿也别去
你的任务是
——乖乖地守住麦子、稻谷和果实的家!”
三
我时常在想,什么是温暖?如今我知道了,温暖是母亲那无私的关爱,是那无尽的牵挂,还有那默默的付出。她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能够感受到母亲的温暖。
一晃眼,母亲都快80岁了,我越发珍惜与她相处的每一刻。每当我有空闲时,总会抽时间陪母亲聊聊天、散散步。我喜欢听她讲述那些过去的和老家的故事,感受她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执着。在母亲身上,我看到了坚韧与温柔并存的力量,也学到了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她用那份深沉而无私的爱,为我筑起了一个坚实的后盾,让我在前行的路上始终充满信心和勇气。我知道,无论未来会遇到多少风雨和坎坷,只要想起母亲的温暖,我就能够勇敢地面对一切。
高尔基曾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母爱更加伟大与无私了。是啊,母爱如织,温暖如春。我们应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温暖,让它在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