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作者: 张思思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易受到传染病的威胁,如流感、肺炎、肠道病毒感染等。为了预防和控制儿童常见传染病,了解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规律,提升疾病防控意识,实施有效的防控策略,才能有效保障儿童的健康。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情况
儿童免疫系统是身体的保护屏障。新生儿时期,婴儿主要依赖母体通过胎盘传递的IgG抗体及母乳中的IgA抗体来进行非特异性免疫防御。随着儿童逐渐长大,自身的免疫系统会逐渐发展并完善。
3~6岁是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最容易受到传染病侵袭的时期。因为在这个阶段,儿童免疫系统还处在发育阶段,抵抗力相对较弱。此外,幼儿园或学校环境也会增加儿童接触病原体的机会。疫苗接种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帮助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以及保护儿童不被传染病侵害的有效方式。
儿童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流感全身症状较普通感冒重,有3个明显特征:高热(38.9~40℃),短时间内体温上升较快;疼痛明显,主要表现为头痛、咽痛和肌肉酸痛;全身无力感较明显。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疼痛为主,多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时期。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唾液传播。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腮腺处逐渐肿起,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蔓延,肿痛明显。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可发生,冬春季节高发。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更易感染。水痘潜伏期较长,一般7~24天,即水痘病毒进入人体后不会立即出现症状,经过潜伏期后才出现症状。前驱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常表现为低热疹、咳嗽咽痛、头痛乏力、恶心食欲差等;出疹期表现为胸部、腹部、背部和头部出现皮疹,四肢末端皮疹较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者斑疹,进而形成水泡样,周围可伴有红晕,1周左右痂皮会脱落愈合,一般不会留下瘢痕。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麻疹病毒属于RNA病毒,抵抗力不强,对阳光、高温和一般的消毒剂都较为敏感。发病前的2天至出疹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主要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和眼结膜传染,儿童感染较多见,秋冬季节发病较多,其他季节也会散发。患者可表现为高热、眼睛怕光分泌物多、眼结膜充血,疹可蔓延全身,为淡红色斑丘疹,持续1周左右。出疹后5~7天,症状逐渐减轻,疹退后会有色素沉着斑并脱屑,整个病程持续约2周。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常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约3~5天,出疹集中在手、足、口、臀等部位,伴有发热。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较重的症状且病情进展快,需尽快就医。
诺如病毒胃肠炎: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为RNA病毒,能够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容易发生变异,通过水源、食物、呼吸均可传播。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1~2天。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以轻症为主,表现为发热和上吐下泻等症状。此外,头痛、发热、寒颤和肌肉痛也是常见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脱水症状,导致大量电解质和水分丢失,所以应注意充分补液,多休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主要特征为急性发热、咽峡部疱疹溃疡、咽喉疼痛、口痛、头痛、呕吐、四肢酸痛、拒食、精神萎靡等,高发于每年的4~7月,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通过粪-口传播及飞沫传播的,也可通过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传播。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流行规律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因病种、地域、季节等有所差异。例如:流感的高发期通常在冬春季节,冷暖交替气候变化较大时,儿童的抵抗力降低,极易感染流行病毒;肠道传染病在夏秋季节,尤其是在湿热环境下容易流行;麻疹、风疹、水痘等疾病则常在春季盛行。
儿童集中场所,如托儿所、幼儿园或学校等,由于人口密度大,传播途径主要为空气传播或接触传播,一旦出现病例,会快速造成疾病扩散。开学初也常是传染病发生的高峰,特别是各类呼吸道传染病。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策略
(1)儿童要远离传染源,出现传染病病例时要做好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2)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染给健康人,因此要特别注意环境卫生和手卫生,不要用手触摸眼脸、口鼻等部位。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室内环境要多通风。
(3)空气中尘埃含量高时,鼻黏膜易受病毒侵害。多喝水可有效保持鼻黏膜湿润,抵御病毒入侵。儿童饮食中要适当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可提高抗病能力。
(4)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长期坚持一定强度的基础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5)及时接种预防疫苗,有效预防各类传染性疾病。
(6)相关部门可设立公益讲座或在社区进行路演,把防控传染病的知识普及到每个家庭。学校应开设健康课程,让学生从小了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