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作者: 崔万贞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时间往往最多,学生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是学生活动最真实的观察者和领航员。因此,关注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的健康除了身体健康,更重要的一个层面是心理健康,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给以干预和指导是高中安全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进入高中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他们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初步明确了人生的意义。高中生已具有成年人的部分心理特征,但在大多数行为认知上还不够成熟,因为他们接触的环境相对单一且以学习为主,他们的心理活动又区别于成年人,常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焦虑、感情问题、叛逆、人际交往问题。
焦虑问题
1.焦虑原因
高中生焦虑问题的主要原因为高考压力和环境适应不良。焦虑问题多发于高一及高三,高一学生需要经历由初中生向高中生的角色转化,高中新环境也往往容易导致这一过程产生焦虑问题。同时,高中课业难度的增加也给高中生造成不少压力,有些学生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会影响学习效率,缩短休息时间,休息时间不充足又会导致课堂效率不高,使他们在完成相应作业时花费更多时间。高中学习的不适应,不会调节,从而导致情绪焦虑,而高中课业紧张又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情绪,长期的不良情绪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高中生不同于初中生和小学生,他们面临着高考和升学的压力。家长、老师都会给高中生压力,学生也会自我施压,大大小小的考试、复杂的高考知识、考试成绩的波动或是某个知识点掌握的相对吃力都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学生往往会先紧张,后自我调适不成功,最终产生焦虑问题。
2.靶向施策
首先,做好环境调试,及时给予入学指导。在开学前通过录制视频解压课、发放开学建议包等与家长及学生进行良好沟通;通过资深班主任进行模拟高中生的一天活动,在开学前先让学生适应及感受高中的氛围,这种系统代入式的脱敏往往让学生可以更快适应新环境。家庭亲密度可以间接影响学生的抑郁和焦虑水平,因此加强家校合作也是必要的。学校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学生焦虑情绪。
其次,帮助学生缓解考试焦虑。考试焦虑实际上是学生应试心理调试的问题,大多数应试心理问题源于平时学习不扎实,或者小测验马虎、应付了事。看到成绩不理想,形成情绪负反馈,产生紧张情绪,最终形成考试焦虑。要想根除考试焦虑,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平时如考试,考试如平时。同时可以采用正念疗法,该疗法是在传统正念禅修理论改良发展而来的一种心理干预方法,主要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辩证行为疗法及接受与承诺疗法4种方式。
感情问题
1.感情问题原因
十五六岁的青少年容易对异性产生好奇,但由于心智不成熟不能很好地处理这段友谊,不能明确友情与爱情的差异,出现感情问题,从而影响学习和心理健康。感情问题是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之一。
高中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变化比较迅速,机体活动增强,因此他们的精力充沛。充沛的精力使得他们对一些刺激性的活动产生好奇,再加上偶像剧的渲染、家长及老师对恋爱严防死守的态度,更加激发了高中生的好奇心。此外,从众心理也是造成早恋问题发生的一项因素。当同学有交往对象或者玩得很好的异性朋友时,自己没有会显得格格不入,为了加入大群体,从众心理使其认为结交一个异性朋友是一种合群的行为,从而选择恋爱。

2.解决策略
第一,发挥偶像的榜样作用,距离产生美。远距离的正面偶像往往可以带来正向激励作用。通过家长或者老师合理的引导,为高中生树立正面的偶像,让其发现偶像身上的优点并积极效仿和学习。第二,疏而不堵。家长、教师对恋爱行为的过分干预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应该正确对待高中生的感情问题,不反应过度,采取合适的方式让高中生明白高中阶段学习相对紧张,对感情的认识还不成熟,不适合发展恋爱。第三,正确处理男女同学关系,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周围同学的优秀品质,如某某的文思泉涌,某某的大方活泼等,而不是排他性的只喜欢某个人。爱情和友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排他性,假如把这种关系处理好了,完全可以发展成良好的友谊关系。
叛逆问题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由少年向成年转变的时期,自我观念开始形成,需要家长对自己的认同和支持。但是一些家长对高中生采用比较专制的教育方式,忽视他们的自主性,这反而会加剧高中生的叛逆心理,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针对高中生叛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尊重孩子。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对待他们要像对待成年人一样,给予足够的私人空间,犯错时不能当众挖苦或者变相嘲讽。第二,理解孩子。理解是沟通交流的基础,许多高中生叛逆往往是因为缺乏交流引起的,不能和家长、老师展开良性沟通的孩子,容易把自己置于一个被管理者的角色上,更有甚者会与家长、老师形成对抗关系。其实,家长、老师、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平等关系,只有地位平等,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沟通的桥梁一旦建立,往往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第三,不盲目给孩子施压。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以至于经常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进行比较。孩子在屡次被打击后,因压力过大,逐渐产生叛逆心理。对于高中生,家长、老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多挖掘和培养他们的优点,多给予鼓励和支持。第四,学会聆听。真诚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对其进行合理引导。第五,多进行正向激励。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惩罚往往适得其反,会更加重他们的叛逆心理,家长、老师需要把负向教育转化成正向教育,如进行适度表扬。正向的激励会形成好的习惯,进而生成好的性格,从而经营一个阳光积极的人生。
人际交往问题
拥有良好人际关系,能对个人成长和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目前,高中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集中于以下3个方面:不能与教师良好相处、被同学孤立、校园霸凌。
高中生与教师的相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盲目对抗,二是过度依恋。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学业成绩优异,被教师寄予厚望,得到的关注更多,因此对初中教师有很深的依恋。高中纳入新的集体后,他们可能不再具备这样的优越感,如果沟通不当,很容易对新教师产生对抗情绪。因此,教师需要与学生多沟通,并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为高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高中生被同学孤立的问题可能在班级中或宿舍内发生,其中在宿舍内被孤立的情况较多。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高中是第一次体验住宿,来自不同环境的学生生活在一起难免会产生冲突和摩擦,若无法合理解决问题便会导致争吵,从而使个别学生被孤立。被孤立的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倾诉或寻求帮助,容易滋生心理问题。
针对校园霸凌,最根本的解决途径是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并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首先,提高学生对校园霸凌的认识。当自己屡次被要求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或遭遇暴力时,要积极寻找解决方式,而不是听之任之。其次,提高自己对抗校园霸凌的能力。通过校园讲座、班级班会等方式宣传应对校园霸陵的知识,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权益和安全是需要得到保护的。学校应该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敬畏之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小结
对于高中生心理问题,预防大于治疗。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心理知识渗透。同时,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学校责无旁贷,家长也必须贡献相应的教育合力,需要加强家校沟通形成联动平台。家长应该积极为高中生创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打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的应对和解决心理问题。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参与其中,给学生专业的咨询,高效的指导。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处理具体的心理问题时,要尊重客观规律,结合学生个性,有的放矢,应该多观察、多总结、多反思,防患于未然,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做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