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与德育的融合路径
作者: 顾予安德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愈加突出,“教书先育人”已经达成共识,各个教育阶段的各科教师均担负着德育教育的重任。科学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本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基础性科学知识的任务,还承担着培育学生道德品质的职责。因此,教师需注重德育渗透,将科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在一起,带领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接受德育教育。
合理使用教材内容,有的放矢融合德育
小学生正处于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阶段。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科学知识的特征融合德育教育,在培养他们科学精神的同时陶冶其情操,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科学教师首先需合理使用教材内容,认真研读课本找到融合德育的突破口,有的放矢进行德育教育,启发学生有目的的思考,改善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实施“杠杆的科学”教学时,教师先带领学生玩一个小游戏,用橡皮、塑料尺把文具盒撬起来,让学生思考在游戏过程中,哪几个点的作用是关键的,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游戏引出阻力点、支点与用力点的概念,让他们认识杠杆,且初步了解杠杆的作用。接着,教师拿出杠杆尺,结合实验带领学生一起研究杠杆的秘密,通过观察、记录与分析实验数据认识杠杆省力与费力的规律,让他们在实验探究中意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培养其运用数据说明问题的能力。之后,教师围绕杠杆的科学融合德育教育,告知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准确找到“支点”,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培养他们“用数据说话”的严谨精神,增强科学意识与探究精神,使其形成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由此实现德育的融合。
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增进德育融合深度
小学科学课程以教授基础性科学知识为主,大部分内容都同现实生活有所关联,再加上很多科学现象在生活中均有迹可循。为了更好地融合德育,教师需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增进德育教育的深度,在生活中落实积极的价值理念。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当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化现象理解科学原理,同时融合德育教育,加大德育的力度,有效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
以“空气”教学为例,当学习有关“空气的质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结合科学精神融合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先鼓励他们自由思考,说一说空气是否有质量,怎么证明空气有质量?引导学生采用电子秤测皮球中空气质量的方式验证。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物品的质量探究生活中的现象,并通过实验、测量等方式展开验证,如人晚上的体重是否比白天重?冰块融化成水以后是否会变重?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到家中亲自验证,利用工具测量自己睡觉之前和醒来以后的体重、对冰块融化前后的质量进行测量,让他们通过对比完成验证,获得准确结果。以此,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实证意识,使其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营造适宜科学情境,灵活融合德育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因缺乏生活经验、没有科学学习经验,且认知能力较弱,所以他们在学习中易遇到困难或者障碍。这不仅影响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不利于德育的融合。面对这一局面,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即根据所授内容、借助实物或者信息技术等手段营造适宜的科学情境,一方面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探究科学的奥秘,另一方面促进他们潜移默化地形成优秀道德品质。
例如:在开展“轮轴的秘密”教学时,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轮轴图片,据此营造情境,引出问题:轮轴是什么?轮轴有哪些作用?引领学生结合生活常识与个人认知展开交流和讨论。然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出轮轴的原理动画,使其直观看到轮轴的工作原理,让他们了解轮轴的特点及作用。接着,教师发放轮轴模型,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并自由讨论轮轴的工作原理,做好巡回指导工作,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使其自主组织语言分享对轮轴原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之后,教师设置问题:轮轴原理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由学生继续在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发现,使其结合生活中的轮轴现象增进对原理的理解,从而在情境中培养他们热爱科学与勇于探索的精神,实现同德育的有效融合,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
开设课后实践活动,深化德育融合影响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适当拓展教学范围与空间,提升德育融合的强度,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科学知识,并助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实现全面发展。小学科学教师要围绕重点知识开设课后实践活动,让小学生能身心愉悦地参与到科学活动之中,使其深入理解科学精神,助推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在“水”的教学中,学习“珍惜水资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围绕“节约用水”这一主题进行课后德育实践活动。具体如下:①让学生运用互联网平台搜集信息,寻找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及地区,研究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绘制一幅关于节约用水的手抄报,并分享各自获得的信息;②制订一个家庭节约用水的方案,并同家人一起践行,记录1周内家中用水量的变化情况,观察是否出现浪费水资源的情况;③调查当地居民的用水情况,通过采访了解人们存在浪费或者解决水资源的行为,举办节约用水的宣传活动;④在校园内开展节约用水的活动,如关紧水龙头,收集洗手水用来浇花、拖地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这些课后实践活动中,可以使其自觉形成节约用水及其他资源的思想意识,培养他们的节约精神,深化德育教育。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切实意识到融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以教材内容为基本依托,确定融合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把握好科学知识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多个层面与不同视角融合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出科学教育的育人功能,引领学生一边学习科学理论知识与技能,一边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