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王芳

小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开展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教学活动。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基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所学内容,还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从而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介绍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0

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阅读感悟

在语文教材中,潜藏着大量与情感有关的内容,而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感悟,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也能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做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建立。而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深入感受阅读内容,充分且有效地感悟其中的情感与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为此,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借助情境来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例如:在进行《慈母情深》教学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中的情感与内涵选择一些轻音乐素材,并根据课文中情感的发展和变化对其进行编辑,促使课文中的情感与音乐素材充分融合在一起;随后,教师可以配合音乐为学生进行朗读示范,带动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加强感恩意识,从而推动学生积极心理的发展。

采取拓展教学,强化学生的思想建设

充分借助教学过程来引导学生,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观念,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教学中充分应用这些素材,能够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健康的心理。为此,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拓展教学,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在进行《我不能失信》教学中,教师可先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和关键知识点有充分的了解;随后,教师可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拓展教学,以互动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如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你与一个朋友约好了去做一件事,而他却没做,下次你还会相信他吗?”让学生基于所学内容与教师提问进行思考,并与教师进行互动,从而推动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结语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其思想观念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而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深入挖掘阅读内容中的情感与内涵,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