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吴美灵由于医学院校的学制长,专业课多,学习任务较重,学业压力较大,部分大学生容易出现失眠、焦虑、厌学等心理问题,若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可能会形成心理疾病,甚至出现心理危机。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实施正确引导,缓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压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意识,在面对压力、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可以采用正确的方法应对压力,顺利完成学业,成长为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
设定心理咨询中心,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院校应设定心理咨询中心,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创设安全、轻松、温馨和充满信任感的氛围,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若学生来到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温馨轻松的环境及以海洋蓝或绿色为主题的墙壁会让学生放松身心;心理咨询师在这样的环境下与其进行交流,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释放、说明自己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
另外,还可以结合网络优势开设线上咨询服务窗口和咨询热线,方便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可行的方式完成心理咨询。网络咨询中心可以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分享一些心理小故事,接受不愿面对面咨询的学生进行线上咨询,或者通过咨询热线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网络咨询或电话咨询等方式均要保护学生的隐私。比如,电话咨询可以采用魔音功能,网络咨询以隐身或匿名的方式进行。
医学院校应该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也可以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组织多彩的校园活动,减少学生心理压力
学校引导医学院校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学生心理压力,可以通过创设和谐的校园氛围、组织多彩的校园活动来实现。例如:举办医学前沿讲座,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分享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这些讲座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了解到医学领域的广阔前景,增强他们对未来职业的信心。另外,组织学术小组讨论,让学生们针对疑难病例或专业热点问题展开交流。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能在团队合作中感受到支持与鼓励,缓解独自面对学业压力的焦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可能会因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不佳而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学校可以组织丰富的校园活动,可以组建不同的社团,如舞蹈社团、羽毛球社团、吉他社团等,以音乐、舞蹈、体育锻炼等不同的形式缓解和宣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还可以组织志愿服务、义诊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在互相陪伴和倾听中减轻心理压力。
医学专业大学生面对的压力相对较大。学校通过丰富校园活动、开设心理咨询室等方法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减少心理问题,并基于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的实际需求实施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强化自身综合素养,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