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融通”视域下,高中政治课学习情境素材的选择

作者: 仇进

“学思融通”主张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通过深入思考和灵活运用,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在高中政治课上,教师通过选择适宜的学习情境素材,让学生获得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实现学思融通的重要方式。

学思融通的概念

学思融通,即在学习中融汇思考,通过真实情境的模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而实现知识与思维的互通互融。这一理念在高中政治课中尤为重要,因为政治课探讨的话题往往较为抽象如社会、国家、法律、道德等,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情境素材,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政治知识。例如:在讲授法治观念时,通过展示一些青少年可能面临的法律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角色扮演中加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并引导他们体会法治带来的安全感与责任感。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增强他们对生活中政治现象的认知和判断力。

如何选择情境素材才能符合学思融通的需求?

1.注重现实性,贴近学生生活

在学思融通的过程中,选择情境素材时应关注现实性和贴近性,尤其是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优秀传统文化案例。例如:在讨论“孝道”这一传统美德时,可以选择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家庭中对老年人的关爱和照顾,或者在社区中开展敬老活动等。这些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促使他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美德。通过对比不同家庭和社区的做法,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孝道的多样性和实践意义。

这种互动讨论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案例,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将课堂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还能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进行反思,逐步培养多元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跨学科整合实现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创新

高中政治课程所探讨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往往涉及经济、环境、科技等多个领域,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融入课堂,创造出跨学科的学习情境,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探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入国际经济形势的相关数据,通过对贸易战、关税政策、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理解经济、文化、环境在全球化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参与”国际会议、模拟外交谈判,帮助他们直观地感受全球化的影响。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街头采访等形式收集资料,从而实现课堂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这些丰富的情境素材,学生不仅开阔了多学科知识面的视野,还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这也是学思融通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在这样的课堂体验中,政治课成为学生成长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开阔视野的重要平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