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肌炎的认识与预防
作者: 李嘉雯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症性疾病,常见于青少年,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育。本文将介绍青少年心肌炎的相关知识,帮助青少年预防心肌炎,提供健康保障。
什么是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心肌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当心肌发生病变时,轻症患者可能并无感觉,重症会影响心脏功能,引发心力衰竭、猝死等严重并发症。
心肌炎的分类
1.按照病因分类
感染性心肌炎: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其中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
非感染性心肌炎:主要由变态反应、理化因素、药物等因素引起。
2.按照病情轻重分类
普通急性心肌炎:是最常见的心肌炎疾病类型,该类型患者通常病情较轻,大部分预后良好。
暴发性心肌炎:具有起病急骤且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患者通常会在发病后很快出现严重心力衰竭、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等症状表现,需要应用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或机械循环辅助治疗。
心肌炎的症状表现
1.前驱症状
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肌肉酸痛,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上述症状通常不会直接关联到心脏疾病,因此易被忽视。另外,部分心肌炎患者无明显前驱症状,会直接出现急性发作症状。
2.急性发作症状
心肌炎急性发作时,患者会出现中重度乏力、心悸、胸闷、气短、胸痛、头昏等症状,在发病后1~3天会明显加重;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病情更加危重或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可能在缺乏明显前驱症状或不适的情况下,直接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3.反复发作或迁延性症状
部分心肌炎患者会由急性转为反复发作或迁延性,通常病程超过6个月,具体症状为易疲乏、心悸、胸闷、胸痛、水肿等,患者会偶感心脏“停跳”(早搏、心律不齐),且运动后加重。
青少年心肌炎的预防
1.预防感染
病毒性心肌炎是最常见的心肌炎类型,因此预防病毒入侵非常重要。青少年由于社交活动频繁,可能更容易暴露于病毒环境中,因此应特别注意预防。青少年应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易感冒的人应注意营养,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外出时应注意保暖和饮食卫生。感冒期间佩戴口罩,避免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
2.提高对心肌炎的认识和警惕
青少年应了解心肌炎的相关知识。病毒感染后,如果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应警惕心肌炎的可能性,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心电图、X线检查、心肌酶、超声心动图等。一旦确诊,治疗应及时、准确。病情好转后,应定期复查,平时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突然情绪激动或过度体育活动。青少年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毒感染者或高危环境,以预防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