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青少年拇外翻
作者: 袁少婷 张黎拇外翻这一足部畸形会对青少年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那么,究竟什么是青少年拇外翻?它是如何产生的?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本文将介绍青少年拇外翻的原因、典型症状、危害、诊断及治疗方法,旨在为青少年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拇外翻概述
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表现为拇趾向外侧异常偏斜移位,伴随第一趾骨向内偏移。青少年骨骼发育尚未成熟,主要表现为足第一跖骨的内翻偏移及拇趾近节趾骨的外翻偏移。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拇趾囊肿。
青少年拇外翻的原因
1.遗传因素
遗传在青少年拇外翻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大约58%~80%的青少年拇外翻患者存在家族史,这表明遗传倾向在该疾病的发生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如果家长有拇外翻,其子女患拇外翻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足部的骨骼结构、关节形态以及肌肉力量的分布等,从而引发拇外翻。
2.穿鞋不当
鞋子尺码不合适: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脚部关节与骨骼也在迅速生长。因此,青少年若选择尺码过小或过于挤脚的鞋子,可能会阻碍其足部骨骼的正常发育,使脚趾长时间处于挤压状态,从而增加拇外翻的发生风险。
鞋型问题:窄头鞋、高跟鞋、尖头鞋等不适合青少年的鞋型也是导致其发生拇外翻的重要因素。这些鞋子会使脚趾长期受到压迫和束缚,使大拇趾发生外翻。例如:窄头鞋会限制脚趾的活动空间,使拇趾无法自然伸展;高跟鞋会改变足部的受力分布,增加前脚掌的压力,从而导致拇外翻的发生。
3.自身生理结构异常
扁平足:足弓较低或完全消失,导致足底受力分布不均。内侧足弓缺乏足够的支撑,拇指一侧会受到向外的应力,这种长期的力学不平衡容易引起拇外翻。
高弓足:足部的拱形较高,导致足底压力主要集中在特定部位,可能影响足部的正常发育,从而增加拇外翻的发生风险。
第1跖列关节面结构异常:第一跖列关节面结构异常包括关节面的形态、倾斜度等问题,会影响足部的力学平衡,从而导致拇外翻的发生。
其他足部骨骼结构或关节功能异常:除了上述因素外,其他足部骨骼结构或关节功能异常,如第一跖骨过长或过短、胫后肌腱止点变异等,也可能增加患拇外翻的风险。
青少年拇外翻的症状
1.疼痛
在拇外翻的早期阶段,尤其是年幼的患儿,拇外翻引起的疼痛并不明显,也不会限制其活动。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可能仅在行走和劳累后感到足部疲劳,通常不会出现显著的不适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畸形程度的加重,疼痛症状可能在青少年时期逐渐显现出来。这种疼痛通常与鞋子的挤压刺激或拇趾与第二趾的挤压有关。例如:青少年选择不合适的鞋子,可能导致拇趾囊肿与鞋子反复摩擦,从而产生炎症和疼痛;同时,拇趾的偏斜也可能导致与第二趾相互挤压,引起疼痛。
2.其他骨科症状
足外翻:青少年拇外翻患者可能同时伴有足外翻的症状。足外翻是指足部向外翻转,导致足底受力分布发生改变,可能会加重拇外翻的畸形程度。
足弓结构改变:拇外翻还可能导致足弓结构的改变,如加剧扁平足或高弓足。足弓的改变会影响足部的稳定性和缓冲功能,增加其他足部问题的发生风险。
足跟疼痛:在某些情况下,青少年拇外翻患者可能会出现足跟疼痛的症状。拇外翻使足部的力学平衡被破坏,导致足跟部位承受异常压力,从而引起疼痛。
青少年拇外翻的危害
1.影响生活质量
疼痛和不适:拇外翻会给青少年带来疼痛和不适,影响他们的日常活动和运动。无论是行走、跑步还是参加体育活动,疼痛都可能限制青少年的行动能力,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
心理影响:足部的畸形和穿鞋限制可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敏感的时期,对外表和他人的评价很在意。拇外翻可能会让青少年感到自卑、焦虑,从而影响他们的社交和心理健康。
2.引发其他足部问题
合并足趾畸形:拇外翻还可能合并锤状趾、爪形趾等足趾畸形。这些畸形因关节屈曲挛缩而形成,导致足趾呈现锤子或爪子状,不仅会引起足部不适,还可能会增加选鞋难度,进一步加重拇外翻。
关节脱位和步态不稳:严重的拇外翻还会造成拇趾根部关节脱位,影响步态的稳定性。拇趾偏移挤压了第二足趾的生存空间,导致其逐渐向背侧脱位,出现重叠、骑跨在其他足趾上方的骑跨趾或交叉趾现象。此外,拇外翻还可能影响下肢力线,导致步态不稳,增加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3.影响骨骼发育
青少年正处于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拇外翻可能会影响足部骨骼的正常发育,导致骨骼畸形加重。长期的畸形还可能会影响下肢的力线,进而影响膝关节、髋关节以及其他关节的发育。例如:拇外翻引起的足弓改变可能会导致下肢力线的异常,使膝关节承受较大的压力,增加膝关节损伤的风险。
青少年拇外翻的诊断
1.外观检查
医生通常会通过观察足部外观,判断是否存在拇外翻畸形。检查时,医生会重点关注拇趾的偏斜程度、拇趾囊肿的大小、足弓的形态等。此外,还会观察青少年的步态是否存在异常,以综合评估足部的整体状况。
2.角度测量
拇外翻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分级,可通过负重位下足的 正位X 线片进行角度测量。其中,最常用的测量角度包括拇外翻角和第一、二跖骨间夹角。拇外翻角为第一跖骨和近节趾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第一、二跖骨间的夹角为第一、二跖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当拇外翻角>15度,第一、二跖骨间夹角>9度,即可被诊断为拇外翻。
3.分级评估
按照拇外翻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层级。正常情况下,拇外翻角<15度,第一、二跖骨间夹角<9度。轻度拇外翻时,15度≤拇外翻角<20度,9度≤第一、二跖骨间夹角<11度;中度拇外翻时,20度≤拇外翻角<40度,11度≤第一、二跖骨间夹角<18度;重度拇外翻时,拇外翻角≥40度,第一、二跖骨间夹角≥18度。儿童时期的拇外翻一般都为轻至中度。
青少年拇外翻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选择合适的鞋子:对于轻度拇外翻患者,非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青少年应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穿过短、过窄、过高跟或尖头的鞋子。选择宽楦头鞋子,确保脚趾有足够空间活动,以减少鞋面对脚趾的压迫。同时,要注意鞋子的舒适度和稳定性,优先选择软底、低跟的鞋子,如露趾鞋。
衬垫填充:可以使用软垫填充拇趾囊肿区域,以缓解局部摩擦和疼痛。这些软垫可以有效减少拇趾囊肿与鞋子之间的摩擦,减轻炎症和疼痛。
活动调整:青少年应适当调整活动方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减轻足部的压力。参加体育活动时,可以选择对足部压力较小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
抗炎镇痛措施:如果患者疼痛较为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炎镇痛药物,缓解疼痛和炎症。
足部矫形器、支具:通过矫形疗法,并配合适当的功能性足部矫形器,通常可以解决结构性足部问题。这些足部矫形器、支具等可以帮助纠正足部畸形,改善足部的力学结构。但这些方法需要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正确的佩戴和调整。
足趾间隔套:足趾间隔套可以将拇趾与其他脚趾分开,减少相互挤压,从而缓解疼痛。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能帮助拇趾恢复正常位置。
监测与治疗调整:持续监测拇外翻畸形的进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青少年骨骼发育成熟后,需重新评估并调整治疗方案。家长与青少年应密切关注足部的症状变化,如疼痛加重、畸形恶化等,应及时就医。建议青少年定期进行足部检查,通过外观检查和角度测量等方法,以准确评估拇外翻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2.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当保守治疗无效,且疼痛症状非常严重、畸形进展迅速、关节活动功能受限时,需要考虑矫形手术。手术矫正适用于经保守治疗仍无法缓解疼痛、畸形加重、日常生活受影响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
手术时机:手术矫正的理想年龄是11~15岁,此时青少年正处于骨骼发育接近成熟的时期。在此阶段进行手术,骨骼的生长发育相对稳定,手术效果较佳,患者满意度较高,且复发率较低。
手术类型:治疗拇外翻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医生会根据青少年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软组织平衡手术、截骨矫形术等。软组织平衡手术主要是通过调整足部的软组织平衡,纠正拇外翻畸形;截骨矫形术则是通过截断骨骼,重新调整骨骼的位置,以达到矫正畸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