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数学新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 王世伟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成长迅速,面临诸多挑战。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应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本文将介绍构建初中数学新课堂的原则和策略,提高数学课堂效果,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新课堂构建的原则
1.以生为本的原则
教师要采用以生为本的原则优化数学课堂,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特征构建新课堂。以生为本的原则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思想对于课堂教学的指引,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实践性的原则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知识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秉承实践性的原则,即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不同问题。学生在利用数学知识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效,培养科学的思维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延展性的原则
数学课堂中所教学的知识内容需要教师通过延伸和拓展来丰富学生的视野,多角度全方位了解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构建初中数学新课堂的策略
1.融合生活元素,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将学习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作用与价值。通过融合生活元素,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的角度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将目光从书本转移到实际生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从生活中选取不同类型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帮助学生完成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和效果。最终,学生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以“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为题,让学生了解数学,并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不同的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包装,如牙膏盒、饼干盒、肥皂盒等为出发点。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并收集一些长方体纸盒包装。随后,让学生为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设计出新的长方体形状包装。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包装的优势,如在给球类设计包装时使用长方体包装盒,可以减少球类物品容易滚动的问题,方便运输。
2.构建多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主要推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学习。教师通过构建多元化课堂,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了解所学内容,使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核心知识点,并采用如微课视频、情境创设、评价讨论等不同方式突出重点,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从多角度理解知识,还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发散性思维。其次,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为学生设计由易到难的学习流程,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例如:在相交线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灯光秀,让学生了解相交线。利用微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在黑暗的环境中不同颜色的灯光相交在一起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合理利用相交线完成舞台灯光设计”,以笔和纸模拟相交线的舞台灯光秀设计。不同颜色的笔代表不同的灯光,纸张代表舞台。借此,通过微课视频、创设情境等多元化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相交线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3.融合鼓励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够让学生保持优质的精神状态,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鼓励教育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可学生的进步,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表现,使学生的内心得到满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教师应根据鼓励教育的目标来制定一些“奖项”,如进步奖、冠军奖等。同时,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系统收集学生数据,如课堂参与度、考试成绩等。当学生有进步或付出努力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正面反馈与鼓励,这种鼓励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主动深入探究学习内容,还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从而有效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例如:初中数学新课堂中,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自评是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己在数学课堂中采用的方式方法是否正确,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学生互评是互相评价不同学生的表现,吸取学习经验。教师评价是教师针对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计算基础的提升情况、难点知识的突破情况、延展内容的拓展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列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问题解决和实际知识利用”等相关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有效评价,并实施鼓励。另外,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知识延展情况的评价,指引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书籍阅读等不同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拓展。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知识延展情况,评价学生的拓展思维,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实践,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构建初中数学新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维护其身心健康,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