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青少年抑郁

作者: 张大尉

警惕青少年抑郁0

近年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2023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青少年抑郁风险检出率较高”。正视青少年的“心”事,不仅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更是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实要求。

一个典型的青少年抑郁案例

晓妍,一个原本活泼开朗的 13岁女孩,陷入了抑郁的深渊。晓妍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是家中的独女。她的父母从小对她寄予厚望,要求她在学业上必须名列前茅。小学的时候晓妍的成绩还算不错,但是自从进入中学以来,沉重的学习压力如巨石般压在她稚嫩的肩膀上,让她喘不过气。在学校里,她因性格内向,成为了霸凌者的目标。同学们的嘲笑、排挤,使她原本就脆弱的心灵雪上加霜。同时,青春期身体的变化也让她感到陌生和不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逐渐吞噬着她的快乐。起初,晓妍只是变得沉默寡言,成绩也开始下滑。后来,她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常常一个人偷偷哭泣,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父母发现晓妍的异常后,心急如焚,赶紧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经过专业评估,晓妍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心理医生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每周的心理辅导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在心理辅导中,晓妍逐渐敞开心扉,倾诉内心的痛苦。同时,医生也与晓妍的父母进行了深入沟通,帮助他们调整教育方式,给予晓妍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在学校,老师了解情况后,加强了对霸凌行为的管理,保护晓妍不再受到伤害。同学们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晓妍多了一些理解和包容。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晓妍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她重新露出了笑容,逐渐找回了曾经的自信。如今,晓妍正带着积极的心态,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挑战,走出了抑郁的阴霾,实现了破茧重生。

她为何罹患抑郁

● 问题开始于中学的学习

晓妍是家中独女,自幼父母望女成凤,小学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但是进入初中以后课业压力陡然增加。频繁的考试、激烈的竞争,使得她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就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 遭遇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也是导致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晓妍因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成为被霸凌的对象,这使得晓妍产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感到被孤立,久而久之,这些情绪没有得到有效的疏导和处理,就会转化为抑郁。

●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女孩子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也可能导致抑郁发生,首先是女孩子对身体变化的羞耻感,比如月经,会让女孩子感到困惑或不安,甚至自卑,这种情况可能诱发抑郁。另外,青春期的女孩子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包括与同龄人和成人的关系,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可能会增加抑郁的风险。

● 抑郁容易造成自杀等心理危机

抑郁症是世界上公认的存在高自杀倾向的心理疾病,因此,对于青少年出现的抑郁症状,必须进行干预,同时进行多方面的心理辅导,尽可能地促进青少年恢复健康。

解决方案:从以下方面解决青少年抑郁

◆ 家庭层面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父母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关系,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家庭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港湾,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支持。

积极沟通

父母要主动与孩子沟通,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不仅仅是关心学习成绩,更要了解他们的情绪感受、兴趣爱好和困惑等。

◆ 学校层面

优化教育方式

学校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要采用积极的教育方法,避免过度批评和体罚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教授他们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方法。学校还可以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服务。

◆ 社会层面

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

减少社会上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如减少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传播。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让青少年在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提供专业支持

到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改善青少年抑郁的方法

▲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青少年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例如,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过度的自我否定是不合理的,通过逐步调整思维方式来改善情绪。

人际心理治疗

重点关注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问题,通过改善他们与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来缓解抑郁情绪。例如,帮助被同学孤立的青少年重新建立社交关系。

▲ 运动疗法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次数和时长,能够有效地缓解抑郁情绪。

▲ 艺术疗法

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可以成为青少年表达内心情绪的出口。例如,通过绘画将自己内心的压抑、悲伤等情绪宣泄出来,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也能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

▲ 药物治疗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青少年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抑郁药物,并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

结语

青少年的抑郁情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从多个角度进行应对,采用多种方法加以改善,以保障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