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始于承认自己“做不到”
作者: 吴迪前不久,朋友的表弟特意从外地驱车过来,说遇到点难事,想请朋友帮忙。朋友那一阵子工作特别忙,孩子还生病了,光是应付工作和家庭上的事情就已经压力很大了,如果答应帮表弟,能不能解决问题是未知,但自己肩上的担子肯定又多了一条。
朋友既不想伤害亲戚间的感情,也不想给自己的生活增加难度,所以特别纠结。表弟见朋友犹豫不决,用恳求的语气说道:“只有你能帮我了。你一定能帮我的。”
朋友听到这些话,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感受到有一股巨大的压力压上了自己的肩膀。
经过一番思索,朋友决定拒绝表弟:“对不起,我做不到。”
“做不到”三个字说出口的那一刻,朋友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变轻快了。
朋友的故事不禁令我深思。人的能力有限,大家都有自己做不到的事,但有很多人却难以承认这一点。比如说,一个人明明囊中羞涩,当有朋友向他借钱的时候,他却不拒绝,而是以自己的名义向别人借了钱再借给朋友。如果他能坦言自己做不到慷慨解囊,就不会背上额外的债务,让自己陷入窘境。
承认“做不到”,为何这么难?
● 与自恋受损有关
自恋是个体通过展示自己好的一面并隐藏弱点,来获得积极自我价值感的一种自我保护策略。
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出,自恋是人类的一种本质,每个人都有自恋倾向,只不过程度不同。高度自恋的人,往往对自己抱有一种理想化的期待,希望自己是“完美”的,是无所不能、人人称赞的“超级英雄”。对他们来说,承认自己“做不到”某件事,等于承认了自己不完美、不够强大,会引发自我价值感的下降。为了避免这种自恋受损的体验,他们不愿承认自己“做不到”。
● 与焦虑感有关
假设你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单一的信息环境中,你可能不会对自己的现状感到焦虑。然而,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你从网上了解到一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已经早早进入社会打拼,并且事业有成,你也许就会因为“别人做到了,我没做到”而感到焦虑了。
与此同时,你也感受到社会上的激烈竞争,感受到资源和机会的有限,感受到发展的不平衡;这些感受又加剧了你内心的焦虑,内化成一个又一个的声音:“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做不到?”“如果做不到,我就是失败的!”“我一定要做到,不然会被人瞧不起!” 于是你开始不断给自己施压,逼自己去获得“成功”和“成就”,不允许自己“做不到”。
● 与承认后的后果有关
与人建立关系时,我们时常会做出承诺,比如答应对方的请求,或者在对方没有提出要求时主动承诺要提供帮助,似乎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使关系更稳固地发展下去。
如果我们承认自己不能满足对方的一些请求,我们会担心被人误解,被视作冷漠、自私、不体贴、不付出,甚至遭受谴责,这种后果也确实发生过。那么为了避免这样的后果,我们即便身心疲惫也依旧在勉强自己。
承认“做不到”,能让我们变得更真实
变得更真实,我们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一是敢于正视真实的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再刻意维护自己的“完美人设”,我们会感受到发自内心的轻松自在。
二是有助于建立对自己的清晰认知。总强迫自己去做超出能力范围事情的人,往往是不自知的,如果你向他们指出这一点,他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我再努努力就能做到了”,而不是反思自己是否真能做到,更不会承认“我做不到”。
三是能促进个人成长。一个人如不能正视自我,对自己的认知不清,就无法准确地判断出自己的能力边界,更无法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只有认识到现阶段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新技能、积累经验,当我们坦然面对自己的局限时,成长的空间才会随之而来。
如何能坦然表达“做不到”?
◆ 与内心的抗拒对话
我们要与自己的抗拒情绪对话,找到我们抗拒承认“做不到”的源头,理解它为何会出现。比如,是害怕被人瞧不起,是担心自己做不到会招致一些糟糕的后果,还是想维护自己的自恋?以一种接纳、开放的视角去观察内心的抗拒,我们才能清楚地了解它背后的动机,并逐步去将之化解。
如果自己很难做到,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 合理看待承认的后果
对于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碍于面子而不去承认。坦诚地说自己“做不到”,并不会拉低你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反而能够促进人际交往中的真诚与信任。真心的朋友和亲人不会因为我们能力有限而心生不满,而那些因为我们“做不到”而责怪或疏远我们的人,或许也并不值得深交。
工作场合中,明知自己能力有限还要揽责任,最后却没有完成任务,造成的后果可能会比你一开始就坦白承认做不到要更加严重。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表面上看有些丢人,但同时也是为他人、为团队负责的表现,相比于打肿脸充胖子,你的坦诚其实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 重新定义“成功”
很多人对“做不到”的焦虑,其实是一种“成功”焦虑。如果我们把成功的标准定义为年少成名、成为某个大公司的CEO、成为某个领域中的佼佼者并获得相应的名誉、地位、利益,这样的成功注定是极小概率的事件,以这种标准来定义成功,绝大多数人都是失败者。
《成功心理学》的作者丹尼斯·韦特利说:“成功,是一个人的自我认可、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我们并不需要像别人一样“成功”,能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情,我们就是成功的。
◆ 积极付诸行动
承认“做不到”并不妨碍我们追求目标,反而能提醒我们要付诸行动去学习。
想提升老板、同事对你能力的认可,不靠你打肿脸充胖子,靠你从现在开始认真对待你的工作;想写出一篇文章,靠的不是你能否运用华丽的辞藻,而是你马上动笔去写;真正能 让你获得好身材的,也不是你的健身动作能否做到百分百标准,而是你现在就开始练习,从实践中不断修正动作,让动作越来越标准。
唯有不断行动,不断学习,才能让自己越来越有能力“做到”。
承认“做不到”并不容易,但是允许“做不到”对我们是面对真实自我、获得自我成长的关键。希望大家都能突破这个心理难关,为自己开拓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