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学子,请解锁负面情绪里的“正面能量”

作者: 李园园

莘莘学子,请解锁负面情绪里的“正面能量”0

“老师,我不可以有负面情绪吗?”

大三学生小彤带着这样的烦恼走进了我的心理辅导室。

小彤说,在别人眼中,她是不能有负面情绪的,一旦有了负面情绪,就会被认为是消极的、矫情的、不正常的。

上周,爸妈给她打视频电话,看她情绪不高,问她怎么了,她说有点不高兴,爸妈一听就开始批评她:“你年纪轻轻,别这么矫情。”“不要给我们摆脸色,我们又不欠你的!”“年轻人应该活泼开朗,看你像个什么样子!”

挂断电话后,室友喊小彤去吃饭,她说心情不好不去了。室友说:“我看你每天都活得挺好的,消极个什么劲儿啊?”

小彤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她不应该有负面情绪?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放大她的负面情绪,对她加以指责?现在,小彤也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产生了质疑,她问我,她是不是应该封闭内心的感受?负面情绪是否没有存在的意义?产生负面情绪时,到底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大学生应如何看待负面情绪?

● 负面情绪是可以存在的

在小彤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一些大学生对负面情绪存在认知误区,即负面情绪不应该存在,表现为对自身和他人负面情绪的不理解、不接纳和不尊重。这通常是因为外界环境的不允许,一旦有了负面情绪就会被人放大,招致尖锐刺耳的批评和冷漠的目光,外界的态度促使他们封闭自己内心的感觉,把情绪关起来。

他人认为你的负面情绪不应该存在,但你自己不要这么想。在合理且不冒犯别人的情况下,你不必为了别人一句话或一个眼神就压抑自己,更无须对负面情绪的存在心生负罪感。

● 负面情绪并非无端而生的“恶魔”

大学是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生面临着身份的蜕变、全新的自我发现以及心智的成长和成熟,产生负面情绪并不奇怪,并不代表消极、矫情、不正常。

此外,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互动得到的结果,并不是无端产生的。我们产生积极情绪,说明我们的需求在互动中得到了满足,产生负面情绪,说明我们的需求没能在互动中得到满足。如果不接受情绪、不去解读情绪,把它当成“恶魔”,认为它是来折磨自己的,那就很难发现情绪背后未被满足的需求是什么。

● 负面情绪是成长的“催化剂”

每一次经历负面情绪,都是一次个人提升的机会。

在与焦虑的斗争中,你能学会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和应对压力;从沮丧中走出来,你会变得更加坚韧、强大;通过妥善处理愤怒,你的情绪管理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负面情绪也能促使你进行自我反思,去看清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并积极修正,而在修正的过程中,你会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解锁负面情绪里的“正面能量”?

对负面情绪有充分的认知,不再对负面情绪如临大敌,也不再刻意压抑和屏蔽自己的负面感受,在此基础上,大学生方能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能量进行运用。

具体要如何做呢?

寻找负面情绪背后的需求,思考哪种需求未被满足,并做出行动上的调整。

举个例子,临近考试时感到焦虑,你要反问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要尝试从多个角度理解情绪的根源,分析情绪背后的需求,明确需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你或许会发现,你的焦虑反映了你对好成绩的渴望,而你现在没有把握获得好成绩。你之所以没把握,可能是因为你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自信、学习效率较低,或者对自己期望过高。接下来你要基于对情绪和需求的理解,采取具体行动去缩小需求与现实间的差距,比如改善学习方法、进行时间管理、调节自身心态、降低期望值等等。

再举个例子,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你在这里会结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会面临着宿舍矛盾、同学间的竞争、社团活动中的分歧。那么,你应该将人际交往视为纯粹的消极事件,从此拒绝社交吗?

当然不是。恰当的做法是要静下心来思考,你想从人际交往中获得什么?是认可、是归属感,还是其他?

没能实现需求,是哪里出了问题?是自己在人际交往中过于敏感,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是自己的沟通方式不当需要调整?是自己对他人的期待不符合实际,还是自己的心态需要更加平和与包容?又或者是因为双方都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误会不断加深?不逃避负面情绪,理解自己的负面感受,剖析自身需求,才能去采取正确的行动使需求得到满足。

在与小彤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她最近不高兴是因为对未来感到很迷茫。她和我形容,大三这年就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不知道毕业后该何去何从,是读研还是步入职场?如果读研,是选择本专业还是其他专业?如果步入职场,是选择在本专业对口的行业里工作,还是到其他领域寻找机会?

我对她说,迷茫通常发生在我们面临不确定性或缺乏方向感时,它背后的内在需求可能是对目标的需求、对指导的需求、对清晰性的需求,也可能代表着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或资源来做出决策。找到需求,她才能采取恰当的行动,逐渐明晰自己的未来方向。

总而言之,那些让你纠结、痛苦、迷茫的问题,其实早有答案,而答案正藏在你的需求里。

一个小提示:不要跳过情绪直奔需求

在谈话的最后,小彤问我:“未被满足的需求导致了负面情绪,那是不是解决了需求,负面情绪就自动消失了?”

我回答:“需求的解决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其间你的负面情绪会反复出现,所以你不能跳过情绪去直奔需求,情绪的及时宣泄也很重要。”

大学生可采取的情绪宣泄方式有不少:

● 体育运动。运动能够带来愉悦感和放松感。运动之后,你会拥有更好的精神状态,思维也更加清晰和灵敏,更有助于你去解决需求问题。

● 艺术表达。绘画、音乐、写作等艺术形式可以帮助你表达内心的情感,释放负面情绪。

● 放松训练。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排除杂念,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深度的放松。

● 寻求帮助。当以上方法无效,或者负面情绪无法独自承受时,可以向身边的同学、老师倾诉。

未被妥善处理的情绪并不会消失,而是变成一颗随时可能爆发的“炸弹”,所以跳过情绪去处理需求,往往都是徒劳。因此,大学生们不要只想着如何处理情绪背后的需求,更要记得及时处理情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