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环境,你不必盲目追求合群
作者: 叶慎花高二女生悦悦是转校生,进入陌生的新校园后,为避免落单,她强迫自己做了很多迎合、讨好别人的事情。
比如,她会观察周围的同学喜欢吃什么零食,然后买来和他们一起分享,但自己其实并不爱吃这些东西;她会把自己提前做好的作业主动借给同学抄;高中学习时间很紧张,但为了能和其他同学一起行动,悦悦会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去等候他们。
一开始,悦悦感觉自己这样做很有效果,很快她就和几个同学熟络起来。可相处久了,悦悦觉得自己越来越不开心。
悦悦告诉我,自己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立志要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但是,她熟悉的那几个同学对学习都不是很上心,抽空就上网、闲聊、追星。悦悦对这些活动不感兴趣,就会被说是“书呆子”,她担心同学们以后不带她玩了,勉强自己参与其中,因此耽误了很多学习时间。
最近,悦悦和同桌的关系也相处得不太融洽。同桌和悦悦住同一个寝室,两人互动较多,关系本来还不错,可有件事情让悦悦内心非常不舒服—— 同桌忘带饭卡,借悦悦的卡去买饭,悦悦愿意帮助同桌,没有要求同桌还她钱,可是同桌最近天天都不带饭卡,每次都要刷她的卡,她不太乐意了,不再借给同桌饭卡,同桌就不高兴,不愿意搭理悦悦了,还带动另外几个平时一起玩的同学疏远悦悦。
更让悦悦感到过分的是,一次晚自习她因感冒没精神,地理作业没有及时完成,事先也跟身为地理课代表的同桌说明了原因,但是同桌第二天在收作业的时候,竟故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她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这让悦悦很是尴尬。
自那以后,悦悦就感觉与人交往真的很难,她不知自己错在哪里,不知该怎么办,因此前来我的心理辅导室,想得到我的开解。
盲目追求合群,并非社交良策
听完悦悦的故事,我对她的遭遇表示了共情和理解。我告诉悦悦,每个人都有社交需求,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两三知己,所以想和同学们交朋友并没有错。但是,为了使自己显得不那么孤单,盲目、迫切地想让自己融入某个群体,努力去讨别人的喜欢,就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
● 个性的丧失
为了追求群体的认可和接纳,为了不被群体所排斥,悦悦强迫自己吃不喜欢的食物,强迫自己参与不喜欢的活动。这些做法是在掩饰真实的自我,会消磨自己的个性与主观,让她和真正的自己背道而驰。
● 不被他人尊重
一味对别人迎合、讨好,并不能换来理想中的社交关系,反而会让悦悦处于不被尊重的“低位”。拿同桌借饭卡一事来说,或许一开始同桌会认为她是个好人,可时间久了,同桌就会把刷她的饭卡当成“理所应当”,很自然地享受她的付出,却不给她同等回报。当悦悦不再想借给同桌饭卡时,同桌就翻脸责怪她,还在“地理作业”事件中故意欺负她。
● 浪费时间和精力
社交并非没有意义,但如果悦悦继续把大量的注意力都放在社交上,耗费在融入群体、讨好别人上,她的时间和精力就都被社交这一件事情掏空了,在做其他事情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效率不高。
● 影响自我追求
一个群体的成员往往都有着相同的价值追求。如果有谁的价值追求与群体的不同,就会招致群体的排挤。正如悦悦处在一个不以学业为重的群体中,她对学习的态度和追求无法得到认可,若不想被群体排挤,她就要舍弃自己的追求,与群体的节奏保持一致,也做一个不以学业为重的人。
不盲目追求合群,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在和同桌等人的交往中,悦悦能逐渐意识到自己和他们相处得并不舒服,能看到他们的追求、价值观、处事原则与自己都不相同,能拒绝对方的不合理要求,说明悦悦在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边界感方面没有太多不足。她不去盲目追求合群,困扰她的问题就会消失不见。以下是我向她提供的几点建议:
停下对自己的怀疑
跟同学相处不愉快,被同学疏远,这给悦悦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让她觉得问题可能在自己身上,对自己产生了一点怀疑。我对她说,其实无论我们是什么样子,是热情还是冷淡,是安静还是活泼,人群中总会有人喜欢你,也总会有人不喜欢你。别人不喜欢你,不同你交往,不一定代表你有问题,或许你们只是个性不合拍。
认识到“落单”并不可怕
悦悦的内心深处并不喜欢那几个同学,但仍然想要融入他们的群体,目的是不让自己落单。我问她为何这么害怕落单,她说她担心自己形单影只会被人说闲话。我接着问悦悦,她身边的同学中有没有人因为落单,而被说闲话的?她说,她原先的学校里有。
我又问:“那个同学被人说闲话,是因为他形单影只,还是因为其他的问题呢?”
悦悦回忆了一会,说:“我想起来了,大家之所以议论那个同学,不是因为他总是一个人,而是因为他身上有很多大家不喜欢的品质,如自私自利、瞧不起别人等。大家都不想和他交朋友,所以他才会形单影只。”
我继续追问悦悦:“那你会因为一个人独来独往,没有同伴而轻视或瞧不起他吗?”
悦悦摇摇头说:“当然不会。人各有所求,我很佩服他们独自前行的勇气。”至此,悦悦明白了,落单并不可怕,落单也不会遭人非议,没必要为了摆脱所谓的孤单而强迫自己融入群体。
学会做自己的朋友
我和悦悦分享了电影《热辣滚烫》中乐莹与父亲的一段引人深思的对话。
乐莹问父亲:“如果你手里头有两个苹果,一大一小,你会把哪个给别人?”父亲说:“给大的吧。”乐莹则说:“如果放在以前,我会把两个苹果都送给别人。”父亲说:“那你的朋友应该很多啊!”乐莹说:“别人都以为我不喜欢吃苹果。”
当乐莹终于意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不再去讨好和迎合别人,用心做自己,学习拳击,最后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其实,生活中像悦悦、乐莹一样的人很多,他们为了追求所谓的合群,有时会委屈求全,但人与人交往也要靠缘分,也要受兴趣、人品、才华等因素影响。如果当下确实找不到与自己心意相投的朋友,那就努力做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跟自己做朋友,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最后,我对悦悦讲,在进入一个新环境时,身边没有朋友很正常,不要担心暂时的形单影只。做好你自己,保持好边界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并在与人相处时做到真诚、友善,那么,同频的人就会一点点围拢过来,用同样的真诚和友善将你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