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真的想“躺平”吗?
作者: 张学强晚饭后,我正伏案备课,手机铃声骤然响起。来电显示是初二女生冰冰(化名)的妈妈,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老师,冰冰期中考试后像变了个人,回家只顾玩游戏,完全不碰书包。我们问她关于学习的事情,她就嫌我们唠叨。”
“今天她放学回来,又是把书包一扔,横躺在沙发上玩游戏。她爸把游戏机没收了,教育她不要总是玩,要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她特别生气,从沙发上跳起来,说自己现在不想学习,就想‘躺平’。她爸一听,脾气又上来了,严厉批评她一通,她就顶嘴,躲回房间里不出来。我们在外面喊她吃饭,她也不开门。”
“现在升学竞争这么激烈,怎么能躺平呢?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想问您有什么办法。”
冰冰是我班的班长,是个非常努力的学生,每次考试基本都在前三名。这次期中考试,她的成绩稍有下滑,排名下降至第七。我觉得学生的成绩略有起伏很正常,我也不认为冰冰会因此选择躺平。于是我安慰冰冰妈妈先别着急,明天我找冰冰谈谈心。
“躺平”的背后:压力与疲惫的呐喊
第二天,我约冰冰午饭后来办公室找我一趟,她如约前来。
“昨天晚上你妈妈打来电话,说你要躺平,不想学习了,这是真的吗?”我开门见山。冰冰回答得也爽快:“是的,我确实这么说了。”
“哦,”我点点头,“那你为什么想躺平呢?”
冰冰:“我觉得我学不动了。”
我:“‘学不动’是什么意思呢?”
冰冰:“我知道学习重要,但我太累了,压力大,一想到学习就烦。”
我:“老师理解你不是真的想躺平,只是因为压力大,感觉身心疲劳,学习动力有些不足,对吗?”
“是这样的,”冰冰如释重负,“您理解得很对,不像我爸妈,我稍微松懈一点,她们就表现得特别夸张,还总是把学习放在嘴边,真烦人。”
我笑着说:“你爸妈其实也是关心你,只不过方式不太妥当,你不但不觉得被关心,还觉得压力更大了。”
冰冰使劲点头:“他们整天盯着我学习,好像学习以外的事情都不重要,都不需要关心。”
“那你打算躺平多久呢?”我又把话题转回了“躺平”的问题上。
“嗯……不好说,”冰冰挠了挠头,表情有点茫然,“其实我也不喜欢我现在的状态,我正在想办法调整。”
我:“你用了什么方法调整呢?效果如何?”
冰冰:“累的时候会打游戏,或者在房间里看看综艺节目,但我感觉效果不明显。”
帮她寻找学习的“重启”键
通过和冰冰的谈心,我深刻认识到,学生“躺平”并非真正的放弃,而是压力与疲惫下的无奈选择。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理解她的困境,并帮助她找到“重启”学习动力的方法。
我先帮助她分析了“学不动”的原因:
首先,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和作息紧张,使她的身体感到疲劳。
其次,初二是一个关键学年,她即将面临升学这一现实问题,心理压力大,影响学习状态。
再者,家长的高期望和对学习的过度关注,令她感到厌倦、压抑,对学习开始有了抵触情绪。家长也未能在情感上给予她足够支持,反而自己每天都处于焦虑和担心的情绪下,这也增加了她的心理负担。
此外,她缺乏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压力没有及时释放。
针对这些问题,我为冰冰制订了以下“重启”计划:
● 学会高效休息
在谈心中冰冰提到,她放学回家感到疲劳时会玩一玩游戏机,但这个方法并没有起到恢复精力的作用,她打了几局游戏后还是会感到疲劳。她也会看搞笑的电视节目,会被逗笑,但这种愉悦感难以长久维持。这说明,这两种方式并不是高效的休息方法。
我建议她可以通过强调身体活动的方法来进行休息,比如户外慢跑、做肢体伸展、散步等。学生每天都坐着上课,难免肌肉紧绷,适当的身体活动可以松弛肌肉,改善血液循环,恢复能量水平。课间休息时,也可以走出教室,花上几分钟活动一下肢体。
我还建议她养成午休习惯,中午20~25分钟的闭目养神能让身体得到放松,缓解大脑疲劳,还能提高下午的学习效率。
积极的社交互动,也是一种高效的休息法。学习累了,和同学们聊聊轻松的话题,增加互动,能有效缓解疲劳,增加积极情绪。
● 灵活释放内心压力
我问她当心理压力比较大时,通常会怎么去释放。她说她以前会跟同学倾诉,同学们会肯定她、鼓励她,她觉得很有效。
我又问:“最近你有和同学们倾诉吗?”她回答:“没有,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压力和烦恼,我不想一直把他们当成‘垃圾桶’。”
我说:“如果你担心向同学倾诉会影响对方,不妨来向老师倾诉,你不用担心给老师造成困扰。”
“另外,我觉得你释放压力的方式有些死板。倾诉不是仅限于语言表达,还有文字表达。你可以试试写日记,把压力写下来,就相当于一次释放压力的过程。你写着写着就会发现,你的烦恼可能还没有解决,但心情变得舒畅了,内心的波动也恢复平稳了。写作亦是一个使内心情感外化的过程,能帮助你理解自身感受,从而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还有,你要正视现阶段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因为这些压力不可避免,想要逃避它们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不论眼前的困难有多大,心态都要乐观,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
此外,下午放学后,我和冰冰妈妈再次通话,反馈情况,并提出了“三不做”的家庭教育建议:
一不做,不额外施压。冰冰说要摆烂,其实就是压力过大了,这个时候不断跟她提学习,并不能使压力转化为动力,反而会增加压力。
二不做,不责备训斥。青春期的孩子有叛逆心理,嘴上说的未必是内心真实的想法,家长要有分辨力,不要急于批评指责。孩子也并不会因为责备而上进,反而会更加逆反。
三不做,不忽视状态。家长要做的不仅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状态。在孩子状态不好时,硬逼着她学习,把孩子逼出问题,那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学习很重要,身心健康更重要。
最后,我强调:“人的状态有起伏,成年人亦然,不必苛求孩子。发现孩子状态不佳,应及时了解、倾听、安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是坚强后盾,孩子在尊重、理解、呵护中成长,将更乐观积极,更易走出困境。”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冰冰的状态逐渐好转。她开始主动学习,脸上也重现了往日的笑容。距离期末考试不远了,我期待她获得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