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捣蛋”,可用“数字疗法”治疗吗?
作者: 王晶晶悦悦今年9岁,在父亲眼中是个品学兼优但性格懦弱、胆小文静的小姑娘,在学校经常受同学欺负。
警惕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
父亲推开诊室的门,一把把悦悦拽了进来,就势按在椅子上,“快点儿,你踏实待会儿不行吗?”悦悦小心地瞥了父亲一眼,嘴里用非常小的声音嘟囔着:“好的,哼哼,你个大**。”(隐去脏话,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会伴有冲动行为,表现为过分的言语和行为。)
悦悦刚坐下,一位女老师也风风火火地跟了进来。原来悦悦爸爸之前带孩子去其他医院心理科也看过,但说不清楚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所以希望能向孩子班主任了解一下问题,正好悦悦爸爸也和学校闹纠纷,就索性把孩子老师也硬拉来了。因为孩子爸爸和老师各执一词,爸爸大喊大叫,经常打断老师说话,后来孩子妈妈进来拉开了二人,便要求他们分开介绍病史。接下来的局面是这样的:
悦悦一会儿从椅子上跳下来,在狭小的诊室来回跑跳,一会儿打断老师说话,一会儿揪老师衣服,还偷着拿笔在老师衣服边角乱画,时不时地还去拉扯诊室电脑的电源线,导致几次电脑重启,需要重新书写保存病例。父亲还会不时地吼她两句,但似乎作用不大。
父亲介绍悦悦的情况如下:悦悦是早产儿,小时候父母离异,跟着爸爸生活。爸爸工作比较忙,但尚能照看悦悦日常学习生活。孩子比较胆小,所以在学校经常被同学欺负。为此,父亲还去学校找其他同学作证,写证词,跟同学父母和学校打官司。因此学校老师对悦悦不满意,总说悦悦影响课堂纪律,经常被老师惩罚。导致悦悦情绪不稳定,在家也开始不听话,大吼大叫,坐不住。
老师介绍悦悦的情况则是这样:悦悦现在小学二年级。一年级时在学校上课时间无法集中注意力,手脚不能好好地放着,老是做小动作,总和后面的同学开玩笑说话,因此经常被罚站。偶尔还会在上课的时候发出很大的声音或者提一些与上课内容无关的问题,妨碍了整个课程的进度,也常常忘记交作业。但在做自己喜欢的活动(如体育或手工课)时能非常好地集中注意力。后来悦悦更加变本加厉,在课间休息或者下课后有时会对同学们恶作剧,有的时候妨碍同学游戏,惹事生非,会拿同学东西,在同学衣服上画画。因此,确实班里很多同学都不喜欢她,孤立她。有时一些男同学也会忍不住打她两下,但都不会下手很重。反而悦悦会经常生气地说“我爸爸是某某某,敢惹我你死定了!”现在上课时不能保持安静,会大叫和乱窜,影响了正常课堂秩序和进度,其他家长都有意见。
妈妈最后补充道,孩子爸爸比较固执强势,所以离婚,因为收入问题,孩子判给了爸爸。爸爸性格比较自私,很难照顾孩子周全,又不让自己见孩子。自己不想当着孩子吵架,也就很少见面。只是偶尔偷偷去学校看看孩子,了解一下情况。妈妈对于老师反映的情况也是认可的。老师对于妈妈说的情况也确认了。
“孩子要真有问题,都是你们学校导致的,你们就得负责到底!”孩子爸爸气定神闲地说……
除了病史的介绍,单就悦悦在诊室的表现,存在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难以安静,凭自己一时兴趣做事,不顾后果。这些症状,都是非常典型的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表现,是需要及时治疗的。
什么是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悦悦患上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是学校还是家庭?
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为3%~7%,男女比为(4~9)∶1。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遗传因素、大脑内神经化学递质失衡、家庭、学校等心理社会因素,都和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有关。悦悦是早产儿、父母关系不和、家庭破裂、教养方式不当、父亲性格不良等因素均可能成为发病诱因、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的原因。
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的时候,我们就要警惕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可能:
● 注意缺陷
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注意集中困难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是本症的核心症状。患者常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在学习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注意维持困难,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指定的任务。患者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甚至忘记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 活动过多
表现为患者经常显得不安宁,手足小动作多,不能安静坐着,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所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
● 行为冲动
冲动,做事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为此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造成不良后果。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
● 学习困难
因为注意障碍和多动影响了患者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致使学业成绩差,常低于其智力所应该达到的学业成绩。
● 品行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的共病率高达30%~58%。品行障碍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如辱骂他人、打伤同学、破坏物品、虐待他人和动物、性攻击、抢劫等,或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纵火、偷盗等。
医生向悦悦父母说明悦悦现在的情况,并讲述了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相关资料,建议尽快让悦悦开始接受治疗。孩子的母亲同意医生的意见,并且愿意配合,希望悦悦能够早日康复。孩子的父亲也同意让孩子开始治疗,问了一些治疗的具体方法和细节,疗效和预后方面的问题,嘴里还是一直念叨着“都是学校弄得!”
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 早期治疗是关键
根据悦悦及其家庭的特点制定综合性干预方案。药物治疗(中枢兴奋剂等)能够短期缓解部分症状,对于疾病给悦悦及其家庭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以及导致悦悦发病的诱发因素则更多地依靠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行为管理教育以及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
几个月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悦悦的症状有了初步改善。但是悦悦的非药物治疗情况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家长配合不好。悦悦父亲文化程度高,一直担心药物副作用,近期在新闻中看到“数字疗法”(通过手机、平板或电脑等设备,利用游戏、训练程序等,帮助患者改善注意力、控制冲动行为的一种非药物干预方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治疗。故来诊时要求停药,转而进行“数字治疗”。

数字治疗能治病吗?
确实,数字治疗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在儿童发育、行为心理、情绪疾病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儿童患者的年龄特征,数字治疗通过虚拟性、趣味性的游戏等训练程序充分地展示儿童患者的心理发育状况,更好地被患儿和家长所接受。新兴的数字健康干预,如通过移动平台、平板电脑和网络平台提供的干预手段,作为传统治疗的替代方法,有希望改善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相关的症状以及弥补传统治疗的不足。
202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EndeavorRX(一款电子游戏训练程序)作为8~12 岁儿童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改善注意力的选择性和分配性。研究数据显示,被分配到试验组中的患儿无论在客观的注意力测试,还是主观报告的注意功能上均有显著改善。并且试验组的父母和临床医生对患儿多动症症状和其他功能障碍的评分也有显著改善。对受试者进行为期2个月每天至少30分钟的电子游戏训练,可以使右侧海马结构、右侧前额叶皮质背外侧和双侧小脑的灰质体积明显增加。而且相对于药物治疗,不良事件极少。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逐步应用于治疗领域。电子游戏训练在改善注意力、感知觉,以及多种认知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促使人们考虑将电子游戏训练纳入临床治疗,对于蓬勃发展的数字医疗领域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但是,数字疗法还有许多实际应用问题亟待解决,目前临床治疗上只能作为辅助治疗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药物、心理辅导等治疗方式。首先,需要进一步明确数字治疗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电子游戏训练也会有挫折感、头疼、头晕、情绪激动等不良反应,尤其是游戏成瘾的问题—— 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患儿有更高的电子游戏成瘾风险。其次,国内接受过数字治疗培训的临床医生极少。另外大部分国家没有将数字疗法纳入公共卫生系统,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使用。
悦悦父亲满面愁容地说:“我去其他医院再看看吧!应该有地方能做的。”看着悦悦父亲的背影,预感悦悦的预后不会太好,因为药物治疗控制症状是一方面,但如果家庭环境因素始终改变不了,很难获得好的预后。父母是孩子的保护伞,伞破了不修补,孩子就会一直被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