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焦虑,轻松应考

作者: 叶慎花

接纳焦虑,轻松应考0

六月考试季,考生们正在全力备战,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紧张、焦灼的气息。在这样的氛围下,考生难免产生焦虑情绪,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忧心忡忡。

“快要考试了,我真的好焦虑啊!”

“明知道焦虑没什么用,还影响复习效率,可越是告诉自己别焦虑、别紧张,脑子里就越乱,越想越焦虑。”

“复习的时候,我脑子里总会冒出些乱七八糟的想法,考砸了怎么办?考到我没复习的知识点怎么办?和别人相比,我的复习节奏是不是太慢了?这些想法让我越想越慌,复习不下去,然后又开始责怪自己,怎么又焦虑了?不是说好不焦虑的吗?”

怎样才能走出这种状态,轻松一点迎接考试呢?

越想不焦虑,可能越焦虑

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曾进行过一项著名的“白熊实验”。实验中,参与者被分为两组接受任务:在接下来的5分钟里,压抑组被要求可以自由想象任何事物,但唯独“不要想白熊”,如果白熊的形象出现在脑海中,就需要按铃提醒自己;另一组则被允许自由表达—— 有趣的是,压抑组的参与者平均每人按铃超过6次,有些参与者甚至发现自己越是努力压抑这个念头,脑海中白熊的画面反而越清晰。

这一实验揭示了一种心理现象—— 当我们试图刻意压抑某种想法或情绪时,这种想法或情绪反而会在意识中变得更加显著和频繁,这种现象被称为“白熊效应”。

“白熊效应”不仅存在于实验室中,也广泛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考生在备考时,越是试图压抑对考试的焦虑情绪,越容易陷入“越想不焦虑,越焦虑”的循环。焦虑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着考生不放。而考生越是挣扎,这双手就抓得越紧,考生越是想摆脱焦虑,就越是会被焦虑控制。

因此,处理焦虑的建设性方法不是与之对抗,而是接纳它的存在。

考生如何接纳焦虑,不内耗?

接纳考试焦虑,减少内耗,并不是要求考生完全消除焦虑,而是学会与焦虑共处,并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动力。以下方法,可助力考生们更好地接纳考试焦虑,避免过度内耗:

● 承认你的焦虑

每个人在面对重要考试或重大任务时,都会感到一定程度的焦虑,这是正常反应。所以,当你感到焦虑时,首先不要试图压抑或者否认它,而是要对自己说:“我正为考试感到焦虑,这是很正常的。”

其次,你要调整一下对焦虑的认知,考试焦虑并不是你的“敌人”,它是在提醒你考试的重要性,适度的焦虑还能促使你保持专注,认真备考。以敌对、抗拒的姿态面对考试焦虑,其实也是一种对考试焦虑的过度关注,反而会让焦虑成为学习的阻碍。

然后,你可以试一试把焦虑写下来,通过书写的方式来直面和梳理它。例如,“我担心我在考试中因粗心而犯错”“我担心考试题目难度太高”。书写的过程就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能使不良情绪得到排解,个体状态也会随之改善。把你的焦虑书写下来,还有助于你厘清思绪,让你清楚地看到焦虑的来源,减少焦虑给你的头脑带来的模糊、混乱之感。

● 分析你的焦虑

使用书写的方式,将模糊不清的焦虑转化为具体的文字,清晰地呈现在自己眼前,接下来你就要一条一条地去分析它们。

例如,针对“我担心我在考试中因粗心而犯错”这一条,你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焦虑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吗?

很多时候,你所担心的事情都没有变成现实,都是自己在吓唬自己。

我焦虑有什么用?

为没有发生的事情焦虑,通常都是你的大脑在“瞎想”,大脑会自己编故事,而且往往编的是最坏的情况,结果越想越焦虑。

我可以做些什么?

如果你的焦虑源于想象,那就不要再去想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是去思考“我现在该怎么做”,然后去采取具体的行动,去执行你的复习计划,或者去复习某个尚未完全掌握的知识点,而不是被焦虑淹没。

再例如,针对“我担心考试题目难度太高”这一条,你也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焦虑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吗?

对于考试难度的担忧,既可能来源于事实,即近期的复习效率不高,或者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也可能来源于你的想象,即你在头脑中过度夸大了可能要面对的困境。

我焦虑有什么用?

不论你的担忧来源于事实还是想象,单纯地焦虑都是无用的。

我可以做些什么?

你要把焦虑当成一个“信使”,一个想要帮你找到方向的使者,它在指引你要提高复习效率,或者指引你要树立自信心,再或者指引你要专注于当下,不要想太多。

分析焦虑的目的,是为了将焦虑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焦虑不能解决任何实质问题,但将注意力集中在具体可采取的行动上,并一一付诸实践时,焦虑就会在行动进程中逐步化解。

接纳焦虑,轻松应考1

● 分享你的焦虑

焦虑时,你还需要与外界交流,而不是将自己藏在焦虑的茧房里自我内耗。

找一个你信任的人,比如家人、班主任或心理老师。重要的是,这个人能够倾听你、理解你、不评判你,并能给你情感上的支持。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焦虑和问题,要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主动寻求对方的看法和建议。对方的回应,可以促使你去寻找焦虑的来源,发现一些你的不合理认知,从而得到调整的方向。如果你不想跟他们面对面交流,通过微信或电话联络的方式也可以。

此外,和你的同龄人交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你们处在相同的成长阶段,面临着相同的问题,通过分享彼此的感受你会发现,为考试而焦虑的同龄人其实并不少见,从而可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你还会发现,那些学习特别好的同学,也不一定次次都对考试感到得心应手,所有人都会感觉焦虑—— 意识到你不是一个人在焦虑,或许你就不拿焦虑当一回事了。

存在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洛·梅说过,精神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焦虑,而是在焦虑中仍然前行。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与焦虑共处,并在焦虑中继续前进,而不是试图完全消除它。现在,笔者也把这句话送给所有即将走向考场的考生,焦虑没有什么可怕的,它是你成长的一部分。加油,你一定会在考场上绽放光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